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2篇
  免费   144篇
公路运输   550篇
综合类   701篇
水路运输   527篇
铁路运输   310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实测道路功率谱密度频率结构不同与汽车行驶速度变化引起的非平稳问题, 分析了现有路面不平度模型的准确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白噪声与查表法的非平稳路面不平度建模方法; 结合白噪声生成方法和离散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公式, 推导出了能够确保路面不平度计算功率谱与设计功率谱完全吻合的Band-Limited White Noise模块参数设定方法; 通过不同设定值组合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与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计算结果对比, 验证了所提出的Band-Limited White Noise模块参数设定值的准确性; 为解决频率指数不等于2的空间域内非平稳路面不平度建模问题, 提出了由1个基准项和若干个精度校正项组成, 且调制传递函数模的平方逼近具有任意频率指数的道路功率谱表达式; 为获取考虑车速变化影响的频率时变的时域内非平稳路面不平度输入模型, 基于空间路面不平度固定不变的原理, 提出了利用查表法, 获得变车速工况下时域内非平稳路面不平度; 通过空间域内非平稳路面不平度建模及考虑车速变化的非平稳路面不平度建模应用, 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基于调制白噪声的非平稳路面不平度建模方法构建的空间域路面不平度功率谱曲线, 与应用实例中的设计目标曲线吻合良好, 且结合查表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时变车速带来的时域内非平稳路面不平度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姚军军 《铁道建筑技术》2020,(4):142-145,159
针对普通低提梁龙门吊无法满足京雄城际铁路梁场区墩高的情况,对既有提梁龙门吊进行设计改造,通过增加一定长度刚性支腿等截面节高度、柔支腿增减节、柔支腿下横梁中节使提梁龙门吊达到最大安装高度48.1 m;同时,也可拆解刚性支腿等截面节高度、柔支腿增减节、柔支腿下横梁中节作为普通低提梁龙门吊使用。基于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力学行为分析,满足受力要求。可调超高支腿提梁龙门吊在不同墩高的工地通用性强,可一机多用,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加快了施工进度,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构建面向高峰拥挤缓解的峰前折扣定价方案编制模型,为定价方案编制提供决策方法. 基于票价变动对高峰客流的影响分析,考虑运营企业可承担的收益损失,建立以运力运量匹配度最大化为目标的峰前折扣定价方案编制模型,科学确定折扣车站、折扣比例及折扣时段. 对北京地铁八通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实际方案,优化方案中折扣截止时间较晚,认为限制当前政策效果的关键在于折扣截止时间设置不合理;在不增加收益损失的前提下,可通过定价方案优化提高客流拥挤疏解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复杂的水文和海洋环境决定了水下是难以掌控的作战空间,也是世界军事强国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领域.随着新型水下作战概念的深化和水下无人技术的发展,水下无人装备在军、民、科研等方面迅速发展.为继续保持水下优势,美海军积极推进水下无人航行器军用化、体系化发展,加速全球水下监听、监视系统构建、加强战略前沿水下预置装备部署.本文综述国外在UUV、水下预置装备、水下监听网络等水下无人装备方面的发展规划,分析国外研究进展并总结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水下无人装备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5.
考虑落石下落高度、质量、形状和垫层厚度等参数,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消能棚洞冲击信号的动力特征, 获得了冲击信号的频谱和自相关曲线, 分析了冲击信号的时频特征和最大频谱对应的振动频率及其变化规律, 并基于小波分析方法提取了各个频段的冲击信号, 获得了冲击信号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落石下落高度的增加, 棚洞顶板中心处冲击信号的频谱幅值增大, 且该冲击信号的频谱有4个峰值, 呈对称分布; 不同形状落石冲击棚洞时冲击信号频谱幅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球形、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普通棚洞顶部垫层越厚、落石质量越小时, 棚洞顶板中心处冲击信号的频谱幅值越小; 当5 kg球形落石从0.5 m高处下落冲击顶部未铺设垫层的棚洞时, 消能棚洞冲击信号的最大频谱和自相关曲线峰值较普通棚洞分别降低了60.98%和82.57%;当5 kg球形落石从2 m高处下落冲击顶部未铺设垫层的棚洞时, 消能棚洞的落石冲击能量主要分布在冲击信号频率15.625~62.500 Hz处, 占总能量的63.73%, 普通棚洞的落石冲击能量主要分布在冲击信号频率0~15.625 Hz处, 占总能量的74.30%。可见, 消能棚洞设计时应主要考虑中频冲击, 而普通棚洞设计时应主要考虑低频冲击。   相似文献   
996.
车辆轨迹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交通信息,是交通状态估计的基础数据之一. 为解决现有数据采集环境难以获得全样本车辆轨迹的问题,面向智能网联环境,构建了混合交通流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首先,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交通流的车辆构成及其轨迹数据采集环境;然后,提出了基于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的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实现了对插入轨迹数量、轨迹位置和速度等参数的估计;最后,设计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和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渗透率条件下的适用性. 试验结果表明:CAV和网联人工驾驶车(connected vehicle,CV)的渗透率为8%和20%时,该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下均能重构84%以上的车辆轨迹;重构轨迹准确性随着CAV和CV渗透率的增加而提高;当交通密度为70辆/km,且CAV渗透率仅为4%的情况下,模型也能重构82%的车辆轨迹.   相似文献   
997.
油泵-燃油表系统开发需要搭载在整车上验证,而在整车道路试验过程中,因燃油表显示不准,故障无法复现或数据不能支持分析等现象频繁发生。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燃油液位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燃油表显示异常原因,设计出一种油泵-燃油表系统试验方法。实车验证表明:基于场景、数据和模型的试验方法,可以解决场景随机性大、关键数据获取不到、问题难以分析的痛点,对反哺工程开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李科  李鹏辉  蔡爽  程亮  姚雪峰 《隧道建设》2022,42(Z1):120-127
针对隧道通风系统控制手段单一、控制滞后、效率低且效果差等问题,改进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多种有害气体综合治理新方法,并采用模糊PID控制技术构建一种综合治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采样模块实时监测数据,将信号上传至分析模块进行全局把控,通过模糊控制模块在线校正参数,不断循环控制变频器来提高被控对象的运行频率,调节风量与吸收液喷雾量,最后由治理模块实施通风稀释和喷雾净化,实现对多种有害气体进行治理。该系统应用于青海省某穿煤隧道,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快速降低放炮后监测断面处有害气体浓度,其中掌子面处瓦斯、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值分别降低了17.3%、27.3%,衬砌前端处二者的平均浓度降低了12.2%、36.7%,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放炮后浓度降至规范限值的时间也由平均20 min减少至10 min左右,缩短了1~2倍,能有效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99.
在重大应急突发事件下,当物资配送效率发生变化时,容易引起公众对物资缺乏的恐慌心理,在此背景下从用户感知出发,研究我国应急突发事件下的物流效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国消费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间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用户感知真实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用户感知情况下影响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个因素对用户评价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疫情期间的物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户对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物流效率评价持负面态度,这是由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购物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购物种类供给不足以及物流的延迟发货等导致的,因此应加强应急事件下的物流处理能力和相关物流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导致负面评价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东缘进藏高等级道路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国家"十二五"西部深度开发战略的实施,从青藏高原东缘进藏的高等级道路建设已开始分步启动,有关全线控制性问题与相应关键技术的研究急待开展.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进藏交通廊道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跨南北平行岭谷地形的选线设计、海洋性山谷冰川的长程威胁、过断层蠕滑变形带的线路工程设计等我国高等级道路兴建遇到的新问题.最后,以鲜水河方案为例,提出了个体工程布置采用简易工程减少工程损失,方案比选采用期望年换算工程运营费的地震风险调控程式;针对深切峡谷沿河线沟谷灾害链风险,建议采用沿河线走高位的风险绕避策略,从而建立了基于选线设计宏观决策层面的特大灾害风险调控策略框架,可供东缘进藏髙等级道路建设以及康定至林芝段的方案论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