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研究温度-动水压力耦合作用下不同骨架类型沥青混合料的冲刷行为,利用自主研发的动水冲刷仪在温度为30℃、40℃、50℃和动水压力为0.7MPa、1MPa的条件下,对三种类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OGFC-16的水损坏最严重,AC-16最轻;OGFC-16的动力渗水系数最大,AC-16的最小;OGFC-16的质量损失最大为25.6%,AC-16的质量损失最小,仅为1.12%;经冲刷后,AC-16所能承受的峰值力最大,为2920MPa,OGFC-16所能承受的峰值力最小,最大仅为963MPa。  相似文献   
112.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施工过程,对西安城墙连接工程桥梁进行温度应力和预应力施工分析,讨论在混凝土浇筑早期温度裂缝和张拉预应力束时产生的荷载裂缝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和结构特点提出相应的补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3.
114.
开发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制动阀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根据功能面的特点设计了图像采集系统,综合运用了图像处理技术,使用了改进的中值滤波技术消除噪声,运用矩量不变法自动阈值分割,采用霍夫变换提取功能面,可准确判定工件的质量等级。用于生产线运行表明,该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检测结果可靠,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劳动强度大且误检率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分析无锡市蠡湖大道与湖景路互通的选型和设计的全过程,深入阐述互通设计的设计思想以及方案比选中各方案的特点,全方位地论述交通量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互通选型的重要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汽油机点火系在使用中若发生“断火”现象,会使发动机油耗增加、功率降低、产生污染、加大噪声。所以,汽车生产厂、点火线圈分电器生产厂和汽车修理厂在检修点火系时都十分重视对汽车点火系的断火测试。目前国内的测试方法,是对三针放电下的火花,用目测耳听以判断断火。若使用本仪器,则能定量测出每1000次点火中的实际点火次数,用数字显示点火百分率,亦即测试了断火。点火率计对研究点火系和制订检验标准也是一种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7.
为探讨实用的轨道桥梁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地震荷载作用下车-轨-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模型,以跨越长江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模拟了列车在不同强度和频率正弦波作用下过桥的全过程。分析了车辆类型、地震强度和频谱特征等因素对地震发生时车辆与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横向轮轨力作为评价标准,给出了确保地震发生时列车安全运行的桥梁容许横向位移限值和横向加速度限值,可供轨道桥梁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为了高效地完成实名制铁路车票的验票流程,提出1种基于旅客面部Gabor特征的身份认证算法.采用二维Gabor滤波器提取人脸图像的Gabor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变换和重组;对重组后得到的特征矩阵进行类内差和类间差运算,获得初始样本,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样本降维,构造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从而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旅客身份的认证.在F-Gnet人脸图像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正确认证率可达94.14%,且对光照与人脸表情变化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9.
在宏观上进行合理的道路总体平纵线形设计,在微观上对道路的路基横断面型式、构造物及道路人工植被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道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0.
王晓东  施海燕 《ITS通讯》2002,4(1):36-40
本立足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并与传统的超声波采集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实时监测网系统,通过系统对路面交通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从宏观,微观上及时掌握了城市流的动态变化状况,从而为交通流动态特性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