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45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研究目的:对于路桥过渡段较多的高速铁路地段,控制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是保证列车运行平顺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处于深季节冻土区的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其变形控制更加严格。本文以哈齐高铁某路桥过渡段为试验监测断面,基于现场地温、冻胀变形和沉降变形的试验数据,分析寒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地温、基床表面的冻胀变形和基底的沉降变形,揭示寒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地温与变形特征,从而评价路桥过渡段的稳定性状况。研究结论:(1)建设初期,采用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作为桥后回填料较粗粒土易吸热和放热;两者在相应深度处的温差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并趋于0℃,最终桥后级配碎石与粗粒土达到新的热力平衡;(2)采用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作为路桥过渡段桥后回填材料,其基床表层与桥台间的最大变形差值为4.6 mm,满足规范要求;(3)级配碎石作为桥后回填材料,其基床表层的变形随时空的变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冻胀快速发展期、冻胀相对稳定期、冻胀抬升期和融化回落期;(4)级配碎石作为桥后回填材料,其冻结深度与基床表层的冻胀变形呈非线性关系,但路堤的最大冻结深度影响其基床表层的最大累积冻胀值;(5)路基阳坡的沉降量较阴坡大,离阴面坡脚越近,基底的沉降量和变形幅度越小;路基施工完成至铺轨前,基底沉降随时间的推移缓慢增大,但目前基底各测点沉降量均满足规范要求;(6)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季冻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变形监测及冻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京包铁路、包兰铁路路基在1月-6月期间的变形监测和路基土的级配试验,分析了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的冻胀变形情况及产生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境内的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冻胀呈现整体性变形特点,但不同里程处的路基冻胀差异较大;在监测区段内,京包线路基最大冻胀率为5.2%,最小冻胀率为2.4%;包兰线路基最大冻胀率为4.2%,最小冻胀率为1.1%;路基的冻胀变形极不规则,严重破坏了路基的整体平顺度.京包线、包兰线路基填土的级配不良是引起路基冻害的首要原因;路基多年的冻害效果累积和基床土质不均导致冻胀变形不均匀发生.  相似文献   
10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磨损微粒智能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磨粒图象自动分析与识别问题不但是铁谱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针对机械设备磨损工况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后续信息流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时遇到的关键技术难点和重点。本文在分析综述近年有关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的研究思路,及相应的处理流程,模型和软件帝现,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结果,本文提出的流程可用于其它微粒图象(如血液细胞分析)自动识别领域。  相似文献   
104.
GISisusedwidelyallovertheworld,because theareaoccupiedbyaGISsubstationistypicallyon ly10-25%ofthatoftheequivalentairinsulated installation.Inordertoattainmorehighdegreeof reliabilityforGIS,thefailurescausedduringmanu facture,assemblinganderectionwillbeavo…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雁门关公路隧道进口塌方的特征,分析了它的形成、发展规律,着重研究了该断层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同期次、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的特征,并由此推断出该断层对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桥梁转角响应易于获取的特点及桥梁影响线的准静态优势,以桥梁实际影响线精准提取前期研究为基础,提出一种结合桥梁梁端转角响应的损伤识别方法。针对梁式桥,结合实际转角影响线构建损伤定位指标,通过定位指标曲线局部峰值确定损伤位置。依此建立包含损伤信息的基函数,对实际转角影响线进行最小二乘拟合识别曲线系数,实现损伤定量。开展车辆过桥数值仿真研究,在20 m长简支梁模型上设置不同损伤工况,模拟二轴车过桥所致转角响应,考虑行车速度、路面平整度和测试噪声等因素影响,以此进行转角影响线的提取及损伤识别。结果表明,同等情况下损伤程度越大,识别结果偏差越小;相较2处损伤,单处损伤的定位更加准确。开展损伤识别模型试验,在5 m长试验梁不同位置处设置2处损伤,进一步进行损伤定位及定量研究。识别试验梁的损伤位置分别为2.09 m和3.05 m,损伤程度分别为0.31和0.47,均与实际值较为接近。上述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未损基函数及损伤基函数包含梁结构完整及损伤特征,结合当前状态下梁端转角响应可实现桥梁的损伤识别;损伤识别结果具备较高精度,可为直接利用梁端转角数据进行桥梁的损伤定位定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刘勇  何振华  李忠 《隧道建设》2007,27(3):51-55
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星海街站-星港街站盾构区间隧道穿过画桥桥桩的方案设计,对可能采用的桥桩处理方案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了论证,并从中选择出适合本工程的最优方案。希望其思路和方法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铁道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了50自由度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的Spencer模型。运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车体加速度和速度反馈的模糊控制器,利用电压控制函数和滞回特性分离法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逆模型,用于预测控制电流。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特性,分析了装用半主动悬挂系统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逆模型的模糊控制方法,阻尼器实际阻尼力能有效跟踪控制系统的期望阻尼力。相对于被动悬挂,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车体1~10 Hz范围内的振动,改善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当车辆运行速度为250 km·h-1时,振动加速度减小53.3%。当车辆运行速度为100~300 km·h-1时,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改善率为6%~9%。  相似文献   
109.
作为港口、航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以及高强度等性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混凝土,针对各种用途,高性能混凝土对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强度等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选用优质原材料、低水胶比.除水泥、集料、水外,必须掺加足量的高效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  相似文献   
110.
介绍了吊臂平车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点、计算和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