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期间和预定的工作条件下,系统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对于大城市公交系统而言,其复杂性很大,因而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比较烦琐.文中分析了公交网络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对复杂公交网络的简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出整个公交网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72.
在对微观(路段和交叉口)环境交通容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机动车尾气扩散箱型模式建立路段环境交通容量计算模型。考虑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保证路段的通行能力,本文主要考虑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最后对北京某路段环境交通容量进行初步计算分析。该模型的提出可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74.
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行出行调查,对比分析大型机场小汽车短时停车行为,建立出行者短时停车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机场停车收费价格并改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减少出行者短时停车选择小汽车的比例,研究结果为合理引导机场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有效缓解机场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75.
接驳公交线路设计与运营方案优化是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协同发展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分析其在模型构建、规划方法及模型算法等研究方面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接驳公交协同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重构进行求解。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第一,以往研究中将线路设计与运营方案协同优化模型较少,本文统筹考虑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和发车频率优化构建模型;第二,以往研究中大多考虑多条接驳公交线路与1个轨道站点连接的单一目的地模式,本文通过增加“多对多”约束条件,使模型更加符合现实需求分配;第三,针对混合整数非线性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模型重构,降低了计算 复杂度;第四,研究实例基于2个轨道站点和17个接驳公交需求点,得到2条接驳线路和相应发车频率,并通过与相同拓扑路网下应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FS)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协同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寒冷山地条件下气候状况不佳,影响人们正常出行游玩.为熟悉并提升观众在寒冷山地大型冬季活动中的游玩舒适度,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大型冬季活动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心理阈值.当排队和步行时间小于20 min、交通工具运输时间小于30 min、户外观赛时间小于2 h时,人均排队空间、步行空间应分别大于0.28 m2·人-1和2.23 m2·人-1.建立基于寒冷指数下的时间和空间舒适度阶梯评价模型,将排队时间、步行时间、交通工具运输时间分别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人均排队空间、步行空间、车内空间可划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为案例进行评价,通过缩短巴士发车间隔、增加临时停车位等措施提高舒适度,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结果表明,通过舒适度阶梯评价能有效改善人们大型冬季活动中的游玩舒适度.  相似文献   
77.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推测城市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的算法,同时对交通小区内多种用地类型进行预测.选用公共交通出行数据集和网约车出行数据集,融合多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特征对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刻画.提取交通小区内发生强度,吸引强度和产吸差强度3个指标作为模型输入,训练得到基于区域内出行特征双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网格寻优方法确定最优网络结构.选取北京市六环内交通小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同时推断交通小区内居住、工作和休闲用地特征,并获得各用地类型在小区内占比分布.  相似文献   
78.
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同时,《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以下简称"81号文")废止。《意见》修订了原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本条件,并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负债率、责任主体等要求,提高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要求。面对这一重要信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意见》要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本刊邀请业界和学界专家对《意见》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79.
城轨跨线运营可减少乘客换乘,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以企业车辆使用成本,列车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跨线列车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以列车发车间隔、满载率、可用车辆数为约束,构建跨线运营模式下的运力配置模型,结合算例提出判定跨线运营模式适用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实施跨线运营线路需具备一定的冗余能力,其实施效果依赖于跨线客流强度、接轨站的换乘条件、行车组织等多个因素;同台换乘易实现跨线运营,因线路通过能力和可节省的换乘时间都有限,高峰期实施跨线运营优势并不明显;与单线独立运营开行方案相比,实施跨线运营可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且随着跨线客流强度的增加,成本节约效益越明显.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客流预测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海量的市政交通"一卡通"(IC卡)数据和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属性特征、时空特征、接驳特征、票价调整影响特征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客流需求高增长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工作日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的中青年通勤族,77.25%的乘客轨道交通出行时间在10~60 min之间;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客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受职住分离现象的影响,客流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突出;现阶段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部分区域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较大;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的便利性和完善性程度影响乘客对轨道站点交通方式的选择;在可接受范围内,票价调整对客流的影响在短期内较明显,经过渡期后客流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