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越能力较大,同时兼具连续梁和T型刚构的优点,墩、梁固结,无需大吨位支座,除梁两端以外主跨内无其他伸缩缝,结构连续有利于行车平顺舒适,具有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强、承载能力大、施工和养护方便等结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期变形不可避免,且往往具有挠度随时间长期增长、结构的长期挠度大于设计计算预计值的特点,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桥梁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以一座服役期内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梁长期下挠原因,提出了可行、有效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区千米级悬索桥主桥的结构特点,根据两次定期检查结果,对山区悬索桥主桥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典型病害进行了成因分析及发展对比,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措施,为同类桥梁的检测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桥梁结构刚度随损伤发展会逐渐发生不可逆的退化,刚度退化与疲劳损伤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通过疲劳试验研究了刚度退化的规律和计算方法.疲劳试验发现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刚度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退化规律:在0~0.15Nf阶段,梁的挠度增长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达到疲劳破坏时总挠度的40%,但挠度增长速率逐渐变小;在0.15Nf~0.90Nf阶段,梁的挠度增长速率逐渐变小直至接近某一较小的常数;在0.90Nf~Nf阶段,梁的挠度增长速率逐渐变大,开始进入脆性疲劳断裂阶段,试验梁很快疲劳破坏.刚度退化曲线符合S形形态.根据刚度退化规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可用于计算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刚度退化程度的公式,该公式与5根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能够实现对刚度退化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4.
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调研,在政策标准体系、实施路线、建造技术3个方面,系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有益成果;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现状的调研,分析围绕碳排放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并从能源转型、建材生产和节能增效3个视角详细剖析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要求。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从政策制度建构、城轨绿色建造实施路线、城轨低碳技术3个方面构思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实施路径,为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简要介绍声发射技术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并指出声发射技术的应用发展局限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声发射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高速列车运营过程中,极易形成前后车辆的不同形式偏置,造成列车气动性能改变,甚至可能引发行车平稳性问题,极大影响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以高速列车尾车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尾车上下偏置时,高速列车尾部流场变化以及气动特性。基于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350 km/h高速列车尾车无偏置、尾车下降20 mm、尾车下降40 mm、尾车下降60 mm、尾车上升20 mm、尾车上升40 mm以及尾车上升60 mm 7种工况下列车的气动性能,分析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垂向位移下高速列车尾部流场特性以及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尾部垂向位移对列车整体气动阻力影响较小,但对高速列车气动阻力分布以及流场特性造成一定影响。当尾车偏置位移达到60 mm时,列车车体气动阻力相对于无偏置工况分别降低了-1.11%和2.64%,转向架气动阻力相对无偏置情况下分别降低了11.35%和-17.43%。此外,尾车偏置对列车近尾流区域流场结构有一定影响,尾车鼻锥下方排障器周围漩涡结构由双漩涡结构向单漩涡结构转变;鼻尖处漩涡结构随着尾车高度下降而增大,随着尾车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船舶绝缘材料用量,优化敷设工艺,通过研究绝缘材料敷设方法、相关规范及耐火试验要求,结合厂商的耐火试验报告,提出将防火绝缘材料敷设在结构光面的设计方法。相较于将绝缘材料敷设在结构面,将绝缘材料敷设在结构光面可减少材料用量、易于施工,进而降低船舶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18.
保冷层施工是LNG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合适的保冷结构和施工工艺可以提高LNG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比较常用保温材料的性能及优缺点,确定了适合LNG管道的保温材料。介绍了LNG系统的保冷层结构及作用。分别论述了LNG运输系统中的直管线、弯头、法兰、阀门等不同部位的保冷层施工工艺,还分析了LNG系统运行过程中保冷层存在的失效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延边州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中两种评定方法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对比分析评定结果和实际检测情况,得出两种评定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为更好地执行桥梁定期检查工作、准确完成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更高速铁路交通系统建设的推进,车/隧耦合空气动力效应急剧增强,如何有效缓解车/隧耦合下的压力波幅值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难题之一。为缓解隧道压力波,常在隧道口设置缓冲结构,并根据隧道横截面积和列车运行速度确定相关参数。然而,因隧道外部现有地形和空间环境的限制,无法在洞口设计长距离、大范围的缓冲结构或者对现有缓冲结构进行改造扩建。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新型隧道结构。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结合滑移网格技术,研究时速600 km磁浮列车通过横截面积92 m2的单线隧道时的隧道壁面瞬变压力和微气压波,探明隧道内部空腔结构对初始压缩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对隧道瞬变压力和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开展动模型试验、网格精度无关性和算法无关性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空腔结构使得进入隧道内部的气流流经透孔并在空腔内产生反射,通过耗散压缩波强度来抑制压缩波压力梯度的上升,从而对隧道壁面压力和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具有明显的减缓作用。相比于现有隧道,具有空腔结构的新型隧道对隧道入口140 m处的壁面压力幅值减缓作用达13.1%,对隧道出口20 m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