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79篇
公路运输   340篇
综合类   137篇
水路运输   278篇
铁路运输   287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述了高速公路的环境污染,阐述了汽车噪声的声源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路基崩塌落石的成因分析,提出在运营线上防治崩塌落石的方案,并以箱形悬臂棚洞的设计为例,论述了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以及方案选型的创造性,拓展了遮拦建筑物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针对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桥梁锥坡裙的倾覆现象,以广义库仑土压力理论为基础,具体结合设计、施工及现场地质情况等因素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针对目前各客车制造厂采用预拉伸法解决侧变形的问题,从防止失隐的角度提出了计算预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云南省国家高速公路网G56楚雄(广通)至大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金山隧道为六车道无中导洞连拱隧道。隧道侧穿岩层破碎的陡峭山坡,全隧道均为浅埋大偏压地形,且侧下方临近既有高速公路和乡道。隧道进口洞口段偏压尤为严重,存在大范围负埋深段落。为保证金山隧道进口进洞施工顺利开展,避免山体扰动影响既有公路运营,从隧道结构、山体加固及开挖施工等方面提出综合技术方案:(1)隧道洞口负埋深段以桩基承台+薄壁耳结构提供外侧竖向基础及横向支撑,抵抗山体偏压作用;(2)上部锚索与下部钢管桩加固方式增强洞口坡体横向稳定性;(3)隧道洞口实施半明半暗盖挖施工,减小围岩扰动。金山隧道进口进洞方案现场成功实施,不仅为全线按计划顺利通车创造了良好条件,还为大偏压大跨度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洞口段施工积累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46.
上海市合流一期污水总管运行时间长、管状较差,在轨道交通和港城路拓宽施工前,需对其港城路区段进行加固。施工采用的双轮铣搅拌工法(CSM工法)是一种新型水泥土深层搅拌工艺,具有成桩质量好、施工场地灵活、环境影响小、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铣头定位、垂直精度、铣削速度、浆液配制等各项工序控制。通过采用双轮铣搅拌工法,在预定工期内完成了工程内容,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7.
山海关船厂1#坞接长工程属于旧坞改造,在原坞尾接长70 m,原坞拆除2.5 m并恢复。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特点,介绍坞施工中模板、止水带、混凝土等关键工艺的施工方法及体会,并对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结合北京地铁八号线安德里北街站1号风道工程,对平顶直大断面隧道在浅埋暗挖法施工条件下的变形及其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2种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方案一:采用格栅钢架、钢筋网加喷射混凝土的初期支护措施;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加设大管棚和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措施.另外,还对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采用方案二的支护措施施工浅埋暗挖平顶直大断面隧道,可以控制变形量值在要求的范围内,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对铝合金车厢的侧结构及焊接难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多项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焊接参数不匹配是侧产生未熔合、烧穿等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根据评定试验结果制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确保专机MIG焊接能够获得合格的焊缝,并通过焊接顺序优化、焊接过程监控等措施,最终保证侧的焊接质量、外形尺寸达到行业规范要求,同时也提高了侧日产量。  相似文献   
50.
根据线性系统的试验模态分析(EMA)理论、SIMO分析方法、多参考点模态测试原理,针对1:8比例车体进行侧试验模态测试以及模态参数的辨识。根据比例车体外形尺寸,建立试验测试模型;进行传感器的布置并设置模态测试参数;利用锤击法及DHDAS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后处理;利用Polylscf模态提取法,得到比例车体侧的前四阶弹性模态参数和对应的阵型。结果表明:该型比例车体侧一阶模态为61.6 Hz、二阶模态为120 Hz、三阶模态为125.5 Hz、四阶模态为139 Hz。通过比较不同输入激励类型,比例车体一阶模态对于激励施加位置不敏感,侧激励下的二阶、三阶和四阶幅值大于顶板激励幅值,最大相差5.132 m/s2/N,模态响应幅值对于激励施加位置很敏感。信号频谱成分与模态频率一致,证实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