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125篇
公路运输   1364篇
综合类   754篇
水路运输   712篇
铁路运输   269篇
综合运输   1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截面受压区有预应力筋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简化处理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应变协调原则,提出了纯弯、压弯和拉弯三种受力模式通用的正截面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利用纤维截面分析软件XTRACT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正确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2.
以主跨176 m的贵阳火石坡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曲线刚构连续梁的构造、预应力体系及桥墩基础设计。通过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验证了桥梁受力性能,提出大跨刚构连续曲线梁悬臂浇筑时整体重心横向偏心产生较大恒载扭矩,需要采取偏心措施以减小桥墩和基础横向弯矩;通过FEA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剪、扭耦合效应引起的截面上下缘左右正应力差和左右腹板剪应力差,并提出应对措施,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以国内首条变截面沉管隧道工程-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总结了变截面管段成型预制技术难点及对策;分析了管段起浮及浮运过程中干舷及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建立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型,揭示其结构空间受力特性。分析表明,管段预制时在内部模板台车上设置连续桁架作为补偿可较好满足截面渐变段成型预制的要求;对道路线形进行小幅度调整使结构横向对称、在渐变端增加压载及合理布置压载水箱可有效解决管段起浮及浮运阶段管段横、纵向倾侧的问题;变截面沉管隧道的三维空间受力特性较为明显,设计过程宜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以更准确地分析不同断面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配筋。  相似文献   
84.
王新波  王丹 《北方交通》2008,129(2):76-79
针对当前车辆载的情况及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分析了车辆超载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结构应力、路表弯沉和结构层厚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随着超载率的增加,换算系数明显增加车辆超载使累计标准轴次大大增加,导致路面使用寿命明显缩短;随着土基模量值的加大,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值逐渐减小;要使重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达到标准轴载作用下的使用年限,应该增加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85.
刘明 《湖南交通科技》2015,(2):78-81,85
以某小半径连续弯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应用梁格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各种荷载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受力性能,对比了不同荷载作用下各纵梁的内力、变形差异,不同支座布置对支反力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结论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86.
通过某特大桥深基础中沉井围堰的施工,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沉井围堰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下沉困难时,所采取的的各种下沉工艺和助沉方法,总结了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时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高压旋喷桩与沉井组合、解决沉井下沉不到位难题,以及采用高压旋喷水和空气松动土层助沉的新思路,对类似深基础的施工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7.
在对广东省某五条高速公路(S01、S02、S03、S04、S05)进行交通量和交通轴载调查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应力应变,并对路面结构进行了验算,分析了超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发现超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疲劳破坏作用远大于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88.
韦宝刚  程良伦 《船舶工程》2015,37(11):54-57
目前,船体外板的制造主要是通过水火弯板工艺实现,而焰道的生成作为水火弯板工艺过程中的核心而备受关注。但由于钢材变化复杂,影响因子众多,难以得到有效的焰道。通过建立决策树模型来对钢板材料上的点进行对焰道点和非焰道点归类判定,进而得出可用于生成焰道的焰道点。实验表明,该模型对待测点的归类正确率达87.6%,能够对焰道点进行有效的判定和归类。  相似文献   
89.
对湛江老黏土地基5个工程钢管桩施工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老黏土地区持力层宜选择50击的中粗砂层或者40击以上黏土层,此时基桩承载力恢复系数为1.26~1.40,比一般黏性土高;打桩锤宜选择D128、D138柴油锤,二档档位终锤贯入度宜为2~5 mm击,三档档位终锤贯入度为6~10 mm击,能量传递系数为28.5%~47.6%;当持力层和桩锤符合上述情况时,直径在1 000~1 400 mm的钢管桩总锤击数小于2 500的占统计83.8%,打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0.
臧德记  汪滨  蒋华忠 《水运工程》2015,(12):157-160
对沿海地区某码头预制方桩沉桩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打桩时由于桩周土扰动剧烈,桩的贯入阻力大幅减小,粉质土贯入阻力降低比例高于粉砂。复打测试表明:粉质土的恢复系数较粉砂高;桩侧摩阻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在沉桩时可根据土层情况选用合适的打桩锤击力,以减小或避免对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