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21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95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铁道勘测与设计》2007,(5):F0004-F0004
小洋山隧道创四项国内第一:零间距群洞交通隧道,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最大跨度的双连拱隧道,港区内跨度最大的单孔隧道。  相似文献   
72.
73.
7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7):180-180
曾被不少专家认为5年都打不通的浏阳河隧道穿越河底段,近日被打通,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专家介绍,该隧道能抗8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75.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单洞2车道、3车道、4车道隧道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单洞四车道隧道结构受力比两车道隧道增加了40%以上、部分位移增加60%以上,表明新建大断面隧道与传统的两车道隧道相比,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状态、隧道围岩压力分布状况变得十分复杂;通过对工程实例衬砌结构参数分析表明,现行隧道松散荷载计算方法难以反映隧道结构的实际荷载隧道,其计算方法的适宜性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76.
中国自1990年建成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四川旺苍大桥以来,已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已有200多座。钢管混凝土拱桥目前尽管应用广泛,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无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规范,因此使得钢管混凝土的病害时有发生,为增强本类桥型的耐久性,一般运营2~3年后需对桥梁进行一定的检测与养护,以满足设计要求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本文依托工程实例,从设计角度,分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主要可能发生的病害及检测养护的关键点,从而指导实施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检测与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77.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80,6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10,20 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IntroductionThe long-span light-weight steel arch struc-tur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due to itsbeautiful shape and reasonabl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a-tional theory, the steel arch span becomes longerand longer. So, the wind loads become the majoror even dominant loads applied on steel arch struc-tural system[1~3]. The distress and damage willprobably occur in the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long term wind-induced vibration.1 Structural Wind-in…  相似文献   
79.
研究天然弯道(不考虑潮流影响),以航道宽度作为弯道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提出弯道跨河建筑物最小跨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天然弯道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与船舶的航迹带宽度、风致漂移量、流致漂移量和建筑物墩部紊流范围密切相关。航迹带宽度、风致漂移量、流致漂移量和建筑物墩部紊流范围越大,弯道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也越大。从通航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天然弯道流致漂移量、建筑物墩部紊流范围和弯道跨河建筑物最小跨度的数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0.
王庆槐 《国外桥梁》1996,(1):38-46,50
在最近20年间已对高强度混凝上材料、配合比及其基本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一期间对用于桥梁构件时它的跨度能力也已作过一些研究。在桥梁方面的高强度混凝土的计算技术还研究得很少。本文将为桥梁上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提供资料,为当今混凝上桥梁设计提供资料。还将提出最大科学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中的科研计划,以及留待今后科研的重点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