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稀燃发动机尾气净化催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节约燃油和低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是今后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但稀燃发动机所产生的NOx难以消除,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针对该问题介绍了当前稀燃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和催化剂技术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2.
韩昭 《摩托车技术》2004,(11):69-71
三角孔堇菁石蜂窝陶瓷载体催化剂采用双层设计概念来提高Pd三效催化剂的性能,其中第一层含Pd,第二层含Pd和CeO2,每层都使用氧化铝为载体并加入碱土金属作稳定剂。Pd层在低温下具有高活性,而Pd-Ce层有很强的储氧能力,从而改善了高温下三效催化剂的活性,使Pd催化剂活性达到了Pt/Rh催化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李锦  马杰  许建昌  徐达 《汽车电器》2006,(10):57-59
随着欧Ⅲ排放法规的实施,车载诊断系统已经成为汽车业的热门话题,其中燃油品质是重中之重。本文详细介绍燃油中的硫磺对OBD催化剂监控的影响,特别是在低排放上的影响,简要提出了短期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4.
氧化催化器(DOC)出口温度控制是实现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控制的关键。本文介绍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氧化催化器出口温度控制方法,首先结合DOC系统的实际特征以及DOC传热及化学反应特性建立了一阶延迟DOC出口温度模型,然后在温度模型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建立了DOC出口温度预测模型,最后将DOC出口温度预测值作为闭环反馈输入建立反馈控制器计算HC喷射量进而控制DOC出口温度。本方法采用整车试验中连续变化工况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DOC出口温度在DPF再生过程中控制在600±20℃范围内,满足DPF精确再生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5.
用18-冠醚-6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1.50,催化剂用量0.8g,在45mL35×10^-2(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55℃,常压反应4h,产品收率73.1%.催化剂通过溶剂萃取方法可以回收,总萃取率为20%.  相似文献   
106.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柴油机烟度、CO,HC和PM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分别燃用含硫体积分数不大于500×10-6和350×10-6两种柴油的结果表明,燃油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共沉淀技术制备了不同Ce/Zr比例的铈锆固溶体。利用XRD衍射仪对其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浆料球磨涂覆工艺制备了含铈锆固溶体的全钯三效催化剂,并在模拟汽车尾气条件下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铈锆固溶体保持了CeO2的立方相结构,含铈锆固溶体的三效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8.
在一搭载1.4L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且满足国Ⅴ排放法规的汽车上,开展了基于后氧传感器信号的三效催化转化器诊断方法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三效催化转化器储氧能力的下降,后氧传感器信号的振动频率及幅值增大;三效催化转化器储氧能力损失平均值及标准偏差随着高通滤波截止频率的减小而增大,最优截止频率为0.2;通过合理优化各诊断参数,该诊断方法能有效地监测出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失效。  相似文献   
109.
Vehicl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mmonia (NH3) and isocyanic acid (HNCO). HNCO and NH3 have been shown to be toxic compounds. Moreover, NH3 is also a precursor in the 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secondary aerosols. For that reason, real-time vehicular emissions from a series of Euro 5 and Euro 6 light-duty vehicles, including spark ignition (gasoline and flex-fuel), compression ignition (diesel) and a plug-in electric hybrid, were investigated at 23 and −7 °C over the new World harmonized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 (WLTC) in the Vehicle Emission Laboratory 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Ispra, Italy. The median HNCO emissions obtained for the studied fleet over the WLTC were 1.4 mg km−1 at 23 °C and 6 mg km−1 at −7 °C. The fleet median NH3 emission factors were 10 mg km−1 and 21 mg km−1 at 23 and −7 °C,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even though three-way catalyst (TWC),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and NOx storage catalyst (NSC) are effective systems to reduce NOx vehicular emissions, they also lead to considerable emissions of the byproducts NH3 and/or HNCO. It is also shown that diesel light-duty vehicles equipped with SCR can present NH3 emission factors as high as gasoline light-duty vehicles at both, 23 and −7 °C over the WLTC. Therefore, with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market of this DeNOx technology, vehicular NH3 emissions will increase further.  相似文献   
110.
对催化剂分子设计的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催化剂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如数学模型、专家系统和智能仿生等,讨论了催化剂分子设计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