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将汽车自动变速控制策略分成上层与下层两部分,进行自动变速分层协调控制。下层为最佳动力性和最佳经济性的基本换挡控制,上层决策层对识别的驾驶意图、车辆工况和道路环境信息进行占优分析和优先级设定,决策出车辆当前状态下性能最优的控制目标,并对下层基本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修正和调整。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车辆在爬坡和过弯道工况时比独立控制换挡次数分别减少了4次和2次,在变速箱油温升高时比独立控制能及时降低挡位,低附着路面起步时挡位比独立控制高。采用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跳挡频率,减小换挡部件磨损,提高车辆通过性、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层状复合顶板巷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层状结构岩层巷道开挖施工进行了弹塑性二维分析,发现巷道底板和煤帮中点位移随着巷道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基本按照线性规律,增加幅度比较平缓,即底板和煤帮中点的位移对巷道宽度的变化不敏感.同时对巷道上部层状项板建立两端固支的力学模型,得到巷道顶板下沉的解析解,由此研究不同高跨比的围岩变形、应力变化模式和破坏特征,对层状岩层巷道的安全评价和支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梁山特长、大断面软岩隧道工程为实例,针对软弱层状、断层破碎地质等特殊岩体,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洞室开挖方案和支护参数。针对此类特殊地层中传统挂网喷射混凝土抵受不住膨胀压力而造成坍塌掉块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蜘蛛网状系统锚固技术”。通过实践证明施工效果良好,对于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基质沥青、松香基纳米增强沥青和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较基质沥青混合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相当,在实际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网络应用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当前分布式网络应用的管理需求,研究开发通用网络应用管理和监控工具是信息领域的热点课题.智能、动态、松耦合的网络管理面向非网络管理专业人员提供强大管理功能和定制策略,覆盖网络应用物理层到应用层的资源,实现配置、监控、审计、分析等任务,可以应用于各种规模的网络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86.
郑芳芳 《交通标准化》2005,(12):118-120
呼叫中心系统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得出交通信息呼叫中心系统的结构层次,并以电话查询方式为例,分析交通信息呼叫中心系统的作业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某码头胸墙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某突堤式沉箱结构胸墙裂缝的统计情况,利用解析法分析了分层浇筑工况下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裂缝宽度等参数,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较吻合。根据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的计算,全断面浇筑时温度收缩应力大于分层浇筑。采取缩短分层浇筑时间间隔、或把分层浇筑改成全断面浇筑、降低基础阻尼系数、合理选择分段长度等措施,可以较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收缩裂缝。  相似文献   
88.
荷载传递法广泛运用于基桩承载力和沉降分析。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在传统模型上考虑桩径的影响,并引入沉降计算深度概念,建立考虑桩基极限沉降深度的荷载传递模型,以此分析分层厚度(k)和应力比(η)对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桩端下土层压缩模量变小时,需要采用更小的分层厚度;应力比的设定对极限沉降深度计算有着明显的影响,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主要关注点为桩顶沉降,则根据压缩层压缩模量选取合适的应力比参数,若关注点为极限沉降深度,则尽量减小应力比取值。  相似文献   
89.
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设计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淤作为湖泊底泥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已取得共识,但清淤深度设计并无统一标准。针对此问题,以某工程为例,分析底泥受到的污染情况,对比常用的清淤计算方法包括沉积学法、背景值法、拐点法和分层释放速率法,提出污染过渡层清除程度综合系数K,改进了生态清淤深度设计方法。可以将该设计方法推广到整个工程区进行疏浚深度设计,既减少大规模实验室分析的工作量、降低工程研究费用,又便于应用在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90.
采用分层结构设计是有效提升现代舰船的抗爆炸冲击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建立水下航行器的分层结构模型,采用高压下冲击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模型,分析分层结构不同材料的合理排列顺序,并进行验证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为舰船或者水下航行器等装备设计分层结构时,在不影响整体布局的情况下,需重点考虑到材料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