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40篇
水路运输   100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悬索跨越形式是油气管道跨越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的结构,针对它的结构安全性检测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本领域仍处于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从索力检测、外观检查、混凝土无损检测、钢结构无损检测、涂层劣化评价和线形观测6个方面归纳了悬索式跨越结构安全性的检测评价体系,并以9座悬索式跨越工程为例,在规范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动态权重方法综合评价跨越工程的技术安全状况评级,使之更符合工程实际并为下一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成果可供油气管道悬索式跨越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和悬浮泥沙输移扩散的数学模型,模拟某挖泥工程中悬浮泥沙的扩散输移过程,并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求解.该模型结合工程实际,采用连续线源模拟挖泥过程中的增量悬沙,以揭示其在开挖过程中扩散输移的机理,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海洋山港区的自然条件及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在现场水文测验、泥沙分析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对该区水沙特性、沉积物质组成及盐度变化对泥沙沉速的影响及泥沙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河口海湾地区航道挖槽回淤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在分析挖槽对流速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潮流和波浪的输沙机理,分别推求出潮流以及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下的淤泥质河床和沙质河床航道开挖后的回淤计算公式,经实测资料初步检验表明计算结果良好,可用于河口海湾地区航道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对悬架式高频整平机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整平机辅助现浇混凝土箱梁顶板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施工速度快、效果好、性能可靠、经济效益明显,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变态河工模型垂线流速分布是不相似的。以此为基础对悬移质泥沙变态模型的沉降相似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变态模型的泥沙沉降是不相似的  相似文献   
17.
短线匹配法箱梁预制悬拼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短线匹配法预制悬拼施工技术的特点、工艺原理、控制要点,结合苏通大桥施工实例,重点分析了箱梁施工中受力特点和线形控制要点以及改进措施,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粉尘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论述了粉尘颗粒的种类,来源,及其对大气环境,植物,人类生活产生的危害,粉尘颗粒按粒径大小一般可分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飘尘,气深胶是大气污染中的主要物质,它导致太阳国辐射量的减弱,大气污染烟、雾的形成,酸雨的出现及大气能见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频振捣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测试设备,通过测定硬化混凝土的气泡特征参数随高频振捣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高频振捣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适当高频振捣后,虽然混凝土的含气量有较大损失,但其气泡比表面积增大,气泡间隔系数变化不大。随高频振捣时间的增加,硬化混凝土中气泡总数和小气泡数(直径小于120μm)会出现峰值,而后急剧减少。高频振捣的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改善引气混凝土的气泡结构,不会对其抗冻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庆寸滩长江大桥为主跨880m的钢箱梁悬索桥,桥塔下、中、上横梁分别重3 062t、1 020t和1 050t,按照下、上、中的顺序采用无落地式支架法施工。支架主要受力构件为贝雷片支架、托架和钢靴,中、上横梁支架倒用下横梁支架构件。经优化设计,下横梁支架的4片托架顺桥向间距为1.2m+4.0m+1.2m,中(上)横梁支架的3片托架顺桥向间距为2.2m+2.2m;支架设4个钢靴(长1.1m、宽0.9m、高1.72m),钢靴嵌入塔柱并与塔柱接触面顶紧;计算表明支架和塔柱结构受力满足相关要求。支架施工时,首先利用塔吊在塔柱内侧安装提升支架,其次吊装钢靴、牛腿及其上端的分配梁,然后利用提升支架安装托架,其它构件由塔吊安装。横梁支架拆除时,通过在横梁施工时预留4个孔位,穿入钢丝绳(与托架分配梁锚固),采用千斤顶缓慢下放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