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197篇
综合类   179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79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交异性板桥面体系计算支承长度匹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虎门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探讨不同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下,有限元法和P E法的差异。采用全梁段板壳单元模型,进行8种工况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支承长度的变化,将导致桥面体系和顶板体系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异,并且支承长度和荷载的变化对跨中正应力的影响小于支点位置,因此全梁段模型的计算支承长度需与全桥体系计算中采用的梁单元长度匹配。将跨中和横梁位置桥面板和U形加劲肋的正应力计算结果与P E法进行比较后,发现前一方法更能体现这种结构的整体受力和变形性能,更全面反映不同部位在不同荷载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性能差异。通过与实测值的比较,说明本文建立的全梁段板壳单元模型可以反映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桥面体系和顶板体系的综合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42.
悬链线柔索索长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假设悬索自重沿弧长均匀分布 ,由悬索微元力学平衡关系 ,推导悬索曲线方程。对悬索微元进行积分 ,进一步推出悬索有应力索长计算公式的显示表达。根据虎克定律 ,分别推出悬索无应力索长的精确计算公式和一阶近似公式。对索长各公式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算例结果证明本文公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3.
断口定量分析840D车轮辐板孔裂纹扩展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40D车轮辐板孔疲劳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并测量疲劳弧线间距。通过分析认为43 mm是临界裂纹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发现闸瓦制动工况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推断出裂纹长度在35 mm内,其平均裂纹扩展速率为31.2 mm/年。  相似文献   
44.
为了减少吊弦长度计算误差、严格控制导高、改善受流质量,提出一种用于整体吊弦精确计算的三维稳态模型。基于二维精确索单元,将X-Y,X-Z两计算平面耦合,得到三维索单元。基于有限元理论,采用三维索单元离散接触网结构;根据接触网的拓扑结构关系组装刚度矩阵,根据地理信息、测量信息和设计参数等组建边界条件;建立并使用迭代法求解整体的非线性平衡方程;根据求解结果建立接触网三维图形并输出整体吊弦长度。将计算的整体吊弦长度与现场数据对比,中间柱计算误差小于2.0‰,转换柱计算误差小于3.5‰,验证本三维模型和构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丁坝的布置方法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效果,其关键是利用丁坝的坝后回流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水槽实验,提出了两岸丁坝在适当错口布置时整治范围增大的看法。获得了错口距离的最优值、极限值。错口坝的回流长度与宽度,回流与主流的分界边线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6.
本文给出了船舶锚泊时所受到的风作用力、水作用力和放出锚链长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实用数表和曲线图,可供查取。数表和曲线是根据文中确定的如下关系式编绘:L_b≈1/2Ln;L≈1.5L。(其中L_b——卧底锚链长度;L_n——悬垂锚链长度;L——放出锚链总长度)。十一例实船计算表明,根据上式计算结果,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方法确定的放链长度相符。利用这些数表和曲线图,既可合理地确定不同海况下船舶所应放出的锚链长度,也可减少起锚时的功率消耗和缩短起锚时间。  相似文献   
47.
翁黎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35-37,24,25
该文阐述了利用公路曲线上某已知点、弦长及其方位角推算公路曲线未知点的基本思路、计算公式;并结合集丰高速公路某处曲线的坐标计算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8.
转向块(锚固端)间的体外预应力索可能产生独立于梁的振动,若其频率与梁的固有频率接近,就可能发生共振。当频率相近时,改变梁的截面特性或体外索的正常使用应力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而通过改变体外索的约束长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在经济、效果及可行性方面,都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体外索的无侧向支承的自由长度不应过大,根据常见桥梁频率和我国钢绞线的使用情况,体外索可控制在12m之内,这样桥梁和体外索的自振频率就相互错开,也就避免了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因驾驶疲劳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对隧道驾驶疲劳唤醒段设置长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疲劳唤醒段的刺激量与其产生疲劳唤醒后对驾驶员的唤醒程度以及唤醒维持时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进行蓝、紫、青3种色彩,3种亮度及5种刺激持续时间共45种不同刺激量组合下疲劳唤醒段的静态唤醒试验,研究隧道疲劳唤醒段不同刺激量对被试驾驶员唤醒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刺激量与唤醒程度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疲劳唤醒段刺激量应不低于8.84 cd·s/m2; 最后,分析不同刺激量的疲劳唤醒段对驾驶员唤醒的维持时间,建立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疲劳唤醒段刺激量与唤醒维持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侧壁可设置的最高亮度,得到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应设置的长度。当设计速度为60、80、100 km/h时,第x(x∈[1, N-1])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分别为160、200、220 m,第N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应保证剩余路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且不低于65、80、90 m。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