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2篇
  免费   132篇
公路运输   3513篇
综合类   982篇
水路运输   1070篇
铁路运输   727篇
综合运输   9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新建埃塞俄比亚铁路起自AddisAbaba,终点位于Djibouti港,全长656km,是埃塞俄比亚国家铁路网的骨干线路。本次勘测采用了国内很多铁路测量的新技术,第一次在非洲铁路中引入CPO框架控制网,建立了本项目完整的测量技术体系,设计了工程独立坐标系并对高程拟合技术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82.
从理论上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优越性,结合青岛地区的气候及地铁空调负荷的特点,论证了青岛地铁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3.
问题21 《规范》第14.1.8条“二级负荷宜由双回线路供电;对于电梯及其他距离变电所不超过半个站台有效长度的负荷,可采用双电源单回线路专线供电”,这里“双回线路供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另外,当仅在车站一端设置一个变电所时,车站另一端出入口处的自动扶梯离变电所较远,若采用双回线路供电则较双电源单回线路专线供电电缆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仍然宜采用双回线路供电?  相似文献   
84.
为了实现电磁馈能悬架减振与能量回收的目的,将永磁直线电机作为悬架的作动器。以传统筒式减振器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圆筒型直线式作动器,对作动器各部分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并对作动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永磁直线作动器电磁力在均值为330N,磁场分布均匀,满足作动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5.
文章提供一种第二轴采用传统驱动桥作为主驱动、第三轴采用电驱动桥作为辅助驱动的驱动力复合并联混合动力三轴车型方案,结合提升轴空气悬架控制技术,该方案在运营经济性方面比传统双后轴驱动车型更优。  相似文献   
86.
运用Catia软件建立某FSAE赛车前悬架三维模型,并将Catia中的坐标转换成Adams软件中的坐标,建立Adams前悬架模型。针对该FSAE赛车前悬架进行双轮跳动运动学仿真,并对悬架传递比和前轮定位参数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87.
为提高汽车底盘开发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市场导向的适配能力,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提出一种高效的汽车底盘产品优化设计方案。方案面向底盘开发多过程,以两个专用设计平台、6 个工具模块为载体,以综合开发工具的形式实现汽车概念开发阶段对动力学特性导向下底盘参数及特性影响的评估与优化,为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8.
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HMIoIV)是解决其智能化级别难以快速跨越至高度自动化水平的有效过渡手段。HMIoIV涉及了L0~L3级别的智能汽车的多种自动化技术,包括先进辅助驾驶系统。针对当前国内外智能汽车人机共驾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其概念、结构和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根据独立驾驶人参与的数量和驾驶操作方参与的数量将现有的人机共驾技术分成3类:单驾双控结构、串联型双驾单控结构(Traded Control)和并联型双驾双控结构(Shared Control);并对驾驶人为因素、驾驶人模型、自然驾驶人状态监测和驾驶意图识别、串联型双驾单控结构和并联型双驾双控结构的研究方法以及权限与责任的关系进行全面综述。最后,分析总结当前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9.
针对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协调控制,通过悬架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耦合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主从控制方法。基于自行研制的并联常通孔式磁流变减振器和控制系统开展了实车道路试验。在越野路行驶时,驾驶员坐垫处的加权加速度降低了13.8%~42.6%,车身俯仰角速度降低了21.1%~53.7%;蛇行试验中车身侧倾角速度、角度分别平均降低了65%和38.5%;变道试验中车身侧倾角速度、角度分别平均下降65%和51%。综上所述,研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显著地提升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0.
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了将军品的"双归零"要求与8D问题解决法相结合的方法并予以实施,一年多来明显提高了产品质量问题解决能力,推动了公司的技术和管理进步,得到了军民双方顾客的高度认可.本文对两种管理方法进行简介,重点对"双归零"管理要求融入8D问题解决法进行细化研究,并对实际应用情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