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40篇
公路运输   771篇
综合类   560篇
水路运输   275篇
铁路运输   240篇
综合运输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影响沥青混路面疲劳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应力(变)水平、试验温度、试验频率、加载波形、沥青材料老化程度、混合料劲度模量、沥青种类、沥青用量、空隙率、矿料类型与级配类型等。通常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即.将那些用于表征外在试验环境(条件)状态的因素统称为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应变水平、试验温度、试验频率、加载波形等,而那些用于表征沥青混合料内在组成特性的因素则统称为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沥青种类、沥青用量、空隙率、矿料类型、级配类型以及混合料劲度模量等。  相似文献   
992.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采用了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并针对3种不同级配类型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标准马歇尔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表现的不同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条件下,得出的最佳沥青用量值并不相同,从而导致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沥青饱和度以及残留稳定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特性有所差异;标准级配下的最佳沥青用量,使得沥青混合料特性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93.
土壤固化剂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土壤固化剂加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稳性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广泛用于各类工程,为土壤固化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述了土壤固化剂的分类和特点,对比了几种主要固化剂对土壤的加固效果,在明确各种土壤固化剂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固化剂后续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推测城市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的算法,同时对交通小区内多种用地类型进行预测.选用公共交通出行数据集和网约车出行数据集,融合多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特征对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刻画.提取交通小区内发生强度,吸引强度和产吸差强度3个指标作为模型输入,训练得到基于区域内出行特征双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网格寻优方法确定最优网络结构.选取北京市六环内交通小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同时推断交通小区内居住、工作和休闲用地特征,并获得各用地类型在小区内占比分布.  相似文献   
997.
998.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的多因素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压实厚度对空隙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层不同级配类型对可压实性的影响最为显著,AC13F最容易压实,SMA13最难压实,AC13C介于二者之间;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铺筑试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空隙率控制范围的AC13C和AC13F适宜压实厚度,以及厚度与公称最大粒径之比的控制范围,明确了最小压实厚度和最佳压实厚度的定义.据此给出了选择表面层级配类型与同一级配类型的不同粗、细沥青混合料可压实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999.
1000.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介绍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建设区域土壤流失的原因及其特点,提出测钎法的观测原理及其测定步骤,并对该法在高速公路土壤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