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8篇
  免费   156篇
公路运输   1600篇
综合类   1126篇
水路运输   1288篇
铁路运输   870篇
综合运输   16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42.
金华市位于浙江中部,地处长三角南翼与闽浙赣皖四省九市经济协作区内陆腹地的结合部,区位条件优越。受历史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金华作为非水网地区,航运处于  相似文献   
43.
境外港口投资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港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中国港口》2003,(5):9-10
<正> 一、境外典型港口投资管理体制分析 1.美国港口的投资管理模式 美国港口实行地主型的管理模式,港务局行使政府职能,港务局主要负责港口的规划、计划、经营租赁、保障港内安全(含海监)、装卸质量、维护港口设施(合港口疏浚)、环境保护等工作。 港务局拥有港口的土地及码头设施,有些大港历史悠久同时拥有城市的一些设施。例如纽约港除拥有港口外,尚拥有机场道路、公路客运站、桥、隧道、商业大厦,因为这些地产原来是港务局的。  相似文献   
44.
润滑条件下钢轨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三种轨钢(不同金相组织的U71Mn轨样)的接触疲劳性能。试验表明,试样表层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是形成接触疲劳破损的主要原因,通过热处理可提高轨钢的强度及硬度,接触疲劳强度也随之提高。作者分析了曲线地段的外轨内侧轨距角处(采用轮轨润滑方法)形成接触疲劳破损的原因,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提出在具有润滑条件的曲线上,钢轨以采用高强度淬火轨或合金轨为宜。  相似文献   
45.
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特征,重点阐述了重庆较-新线单轨车辆的运行条件和技术定位,指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国内同行开展车辆引进和国内研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6.
刘晔  傅柱 《港工技术》2003,(2):18-19
根据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的实际条件,提出通过增加口门段航道的有效宽度改善口门通航条件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47.
通过介绍国外先进国家铁路运输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铁路从根本上改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必额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对中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心环节,制度支持条件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8.
灰色聚类决策问题是根据若干指标将一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问题。由于巫奉高速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造成沿线滑坡岩土体的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表现出不连续性和高度的非线性等特点。在危险性综合评估中,把公路沿线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作为一个灰色系统进行研究,找到对滑坡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危险性等级的评价。  相似文献   
49.
建筑物裂缝是房建工程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天津港地质条件下的房建工程产生的常见裂缝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经常发生裂缝的部位,分析了裂缝的成因,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50.
通过分析长江干线已实施船舶定线制的特点,分析船舶定线制的一般形式与通航条件,提出了长江干线船舶定线制的航道尺度计算方法和水流条件指标,并结合航道条件,提出了长江干线其他未实施船舶定线制河段的定线制形式,为进一步完善内河船舶定线制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