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620篇
综合类   513篇
水路运输   685篇
铁路运输   909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探讨应用冗余字典寻找信号稀疏表示算法的基础上,简介信号过完备表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认为信号表示的稀疏性与冗余字典的非相干性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结合正在进行的信号过完备稀疏表示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项课题,理论上讨论了满足基追踪算法和匹配追踪算法精确重构条件以及多个正变基级联字典的非相干系数与精确重构条件的某些研究进展,并提出对于非正交基联合而成的级联字典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2.
用AD9856正交数字上变频器件,通过软件控制进行数亨信号处理得到两路正交信号作为AD9856的输入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操作过程借助于轵件来实现,因此程序操作简单可控.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53.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1):43-43
近日,在北京地铁4号线BAS系统的公开招标中,“同方数字城市”一举中标其机电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实施工程,中标金额高达3000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4.
我国高速铁路数字移动通信制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我国铁路建立新一代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必要性,根据现代铁路对移动通信的要求,提出了选择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的立足点,并从业务和技术角度,对目前2种具有铁路调度功能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和TETRA进行了比较,参考了世界其它一些国家的情况,对我国铁路建立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5.
组呼业务在铁路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中国铁路采用语音组呼业务(VGCS)实现铁路调度通信.VGCS的参数预先配置在系统中,用户可以迅速地实现某些固定的组呼.随着中国铁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场景需要建立临时组呼业务,而VGCS并不能满足全部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智能网和空中下载(OTA)的动态组呼业务,并设计出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6.
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发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轨道电路原理的一送两受式实时断轨检测技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适应长大隧道的实时断轨检测发送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合成了频率稳定度优于10-4的高精度正弦检测信号,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实现了发送端轨面电压的恒压控制.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对发送系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数字铁路、智能铁路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数字铁路、智能铁路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回顾以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为起点的铁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提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框架,明确其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智能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对讲机系统仍采用模拟技术,但数字技术已开始推动移动通信的变革步伐,从模拟通信系统过渡到数字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已有在模拟设备上投资,并灵活选择向数字系统的过渡方式和过程,成为推动无线通信系统数字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GJ-6型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的数据采集精度、抗干扰能力、以及远距离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采用CAN总线技术设计开发基于CAN总线的数字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QNX实时处理计算机作为上位PC机,通过CAN通信适配卡与CAN总线相连,上位PC机在轨检车运行时按照每隔0.25 m一次的采样频率发送触发信号,通过CAN总线实时采集数字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对整个轨检系统的数据采样进行控制.数字传感器通过CAN总线接收上位PC机的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和设定的参数,并按照请求、应答、发送的顺序再通过CAN总线向上位PC机传输数据.根据约定的通信协议制定各个传感器的29位数据帧格式和ID标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传输数据稳定,不易受到电磁干扰,且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了实现舰船蒸汽动力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出一种总体数字孪生模型应用体系。[方法]从物理对象、过程要素、生命周期及虚拟空间这4个维度,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总体“四维思想模型”,并创建总体全生命周期的“五阶体系模型”,涵盖概念论证、系统设计、总装建造、试验试航及运维保障这5个典型的阶段。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等先进技术,形成由物理层、接口层、数据层、模型层、调度层、功能层及应用层组成的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总体数字孪生“7层架构模型”。[结果]舰船蒸汽动力系统虚拟设计分析及试验平台的验证结果表明,数字孪生体系框架可以有效支撑系统方案设计、操作运行分析及试验方案评估,从而实现舰船全生命周期中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协同。[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舰船蒸汽动力系统的总体数字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