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62篇
公路运输   314篇
综合类   140篇
水路运输   56篇
铁路运输   235篇
综合运输   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黄土隧道开挖期间,斜井进正洞衔接段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隧道的斜井进正洞衔接段,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塌方。以郑西客运专线巩义隧道为例,阐述特殊条件下斜井进正洞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工体北路站洞桩施工为实例,对地铁车站洞桩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93.
北京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洞桩法交叉部位扣拱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结构工程洞桩法施工是一种新型工法,特别对于近接建(构)筑物的复杂环境中控制地层变形,保障市政道路、地中管线设施安全具有明显优势。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为例,重点介绍交叉部位双向扣拱施工的方案选定、立体交叉结构的受力分析、技术组织措施的优化完善及实施应用,形成了交叉部位双向扣拱技术,拓宽了洞桩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4.
汪军伟 《交通科技》2012,(Z1):78-79,81
采用GEO-SLOPE软件中的渗流模块模拟了某巨型古滑坡的渗流场,分析设置渗水盲洞后的水位变化,再用稳定性分析模块比较排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从而得出排水措施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
土洞塌陷和变形是威胁覆盖型岩溶区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典型地质灾害,高速铁路因沉降标准高,对覆盖土层多采用了CFG桩、旋喷桩、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加固,对土洞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分析了复合地基加固条件下的土洞稳定性,以及土洞塌陷至路基基底时对垫层网结构的变形与拉力变化情况。提出了根据岩溶地基土洞塌陷的可能性进行分区,结合理论计算成果,合理确定岩溶地基加固措施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6.
97.
98.
任伟 《珠江水运》2015,(3):60-61
巴基斯坦阿莱瓦电站压力引水隧洞坡度38.27%,长2366m,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出渣设备,并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布置,人工钻孔爆破、矿车通过卷扬机接力的方式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斜洞的开挖、出渣工作。  相似文献   
99.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PBA(洞桩)法暗挖施工,通过FLAC软件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站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与边桩变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沉降曲线沿车站中线对称分布,地表沉降变化的主要影响区域在距车站中线20 m的范围内,最终地表沉降最大值为50.45 mm;车站整体施工中,地表沉降累计变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再增加最后平缓的现象;②边桩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6.89mm,位于边桩中上部位置,越接近桩底,边桩水平位移越小;③边桩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值随时间经历了"平缓、加速,再平缓、加速增加"的过程;背土侧轴向钢筋为受拉状态,仅在桩底偶尔会出现受压情况;迎土侧、中性面轴向钢筋为受压状态.FLAC软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0.
<正>泄水建筑物或跌坎下游水流的收缩断面是分析下泄水流与下游渠道中水流衔接形式的控制断面,其收缩水深则是水利工程或给水排水工程中消能工设计的重要参数。由于表征水流运动规律的能量关系式是关于收缩水深的高次方程,使得计算者不得不依赖于试算法或查图法,显然因为低效,又相继出现了优选法、迭代法、经验公式等;笔者在此介绍三个具有足够精度的计算公式,以利更加简捷地求解梯形、三角形及矩形断面水流的收缩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