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156篇
公路运输   536篇
综合类   265篇
水路运输   186篇
铁路运输   521篇
综合运输   1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通过工程实例,从施工方案的设计,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等方面,介绍深基坑边坡防护锚喷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2.
113.
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DK651+972涵洞施工的实例,论述了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降水方案,对以往经验参数进行修改,以达到降水目的及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4.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百家湖站及百家湖—小龙湾区间明挖施工中的降水施工,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制定降水总体方案,并计算降水井数量、确定降水井结构参数。通过试成井确定降水井的设置,阐述降水井(包括成井、洗井、封井)的施工工艺,总结降水井的运行、成品保护以及降水井运行后产生的效果。综合表明,降水施工技术在地铁明挖施工中起的作用,从而为后续地铁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澳门某深基坑支护,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深基坑不对称开挖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分析基坑局部挖深对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深基坑局部挖深对基坑整体稳定影响较大,可影响内撑系统轴力分布,但对支护桩最大弯矩影响较小。研究可对深基坑局部挖深工况下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基坑坑中坑支护安全性、实用经济性的平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6.
曹磊 《水运工程》2019,(3):130-132
明挖深基坑是目前满足船闸主体施工条件比较经济简便的一种施工方法,而开挖成型后的基坑边坡失稳是施工过程中应当重视的一项安全隐患,采用准确、及时、可靠的边坡稳定监测实施技术是保障安全施工环境的前提条件。结合大源渡船闸深基坑开挖工程规模及形状特征,总结深基坑开挖边坡变形监测实施技术要求及方法,将数据成果绘制成变形曲线,客观形象反映出边坡变形规律及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7.
针对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外海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因预埋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器穿透承压水层形成的基坑管涌,采取高压旋喷桩加固、重晶石粉注浆、双液注浆及模袋注浆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管涌点进行封堵处理,解决了管涌点初期渗水止漏以及管涌形成显著涌水路径时期的封堵难题。特别是采用模袋注浆方案,在管涌点无塌孔风险的前提下,沿管涌路径伸入承压水层底部注浆膨胀,实现快速止水的封堵技术,巧妙地解决了高水头差情况下管涌封堵难题。  相似文献   
118.
杨群  谢立广 《路基工程》2011,(5):106-108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互相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掌握其变形规律的。通过群光大陆广场深基坑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得知基坑坑顶的水平位移一般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9.
该文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代建段及迎宾三路隧道管理中心基坑工程的特点。叙述了基坑工程的围护、地基加固、降水、接缝处理、支撑等施工技术措施和周边管线的保护。通过施工监测,证明施工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0.
以某大桥使用轻型井点法、成功解决浅滩粉砂土层桥墩承台深基坑降水问题为例,阐述了轻型井点降水法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为类似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