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05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庭因素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对人格究竟有哪些影响?其影响力有多大?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对江西省某高校的204名大学生进行随机化抽样调查,问卷是由基本家庭情况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注1)组成.基本家庭情况是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婚姻、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主要指心理健康水平及学生成就水平(注2).调查对象为大一年级学生,男生为112人,女生为四人.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养方式、父母婚姻、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学业成就水平则与家庭各因素不存在任何相关,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由于客室内的新风风量有限、风速和温度分布不均匀、人员密度过高等原因,客室内部空气品质和人员舒适性会明显下降,乘客容易出现不适。为了掌握地铁客室环境的状态和评估其空气品质及热舒适性,以北京地铁为典型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连续在线实测的方法,在夏季分3个时间段,针对4条典型线路进行了乘客对客室环境主观感受的问卷调查,并在线实测了客室内空气热环境参数,分析影响客室环境舒适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地铁人员疏散特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铁中人员疏散的特殊性,设计科学的问卷调查表,并在地铁乘客中随机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地铁中旅客的一般人员特征参数、人员对地铁结构和主要消防设施的熟悉程度、对火灾的第一行为反应等规律,从而为地铁火灾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4.
高职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针对这一社会现实,我们对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与归纳,以此引起大家的思考,进一步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MaaS出行下,用户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组合的选择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目标用户设计了网络问卷,并回收233份有效问卷,筛选得出1个因变量和14个自变量,借助SPSS软件清洗数据并建立多项Logit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月生活开销和距离因素是促成用户选择MaaS不同出行方式组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6.
因交通拥堵而造成的应急车辆救援延误导致悲剧事件频发。为了解应急车辆救援延误的情况并研究应对措施,以普通机动车驾驶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驾驶者对应急车辆的认识和对应急车道的占用情况,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对应急车辆是否避让,以及避让方法进行调查。然后利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筛选出对驾驶者驾驶行为影响权重较大的特征变量,并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了驾驶者特征与占用应急车道和避让应急车辆行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解决方案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对有一定驾驶年龄并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青壮年的驾驶行为对应急车辆延误有较大影响,且正确的避让方法能明显地减少应急车辆的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37.
为缓解成都市道路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对成都市拼车行为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拼车概念、国内外现状及措施进行介绍.对500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分析、拼车需求与收入关系分析、市民拼车经历统计、拼车收费情况分析、拼车信息获取方式分析、拼车认可度及市民拼车出行态度分析等,通过分析,成都市目前有高达61%的公交车出行用户,且中低收入水平的市民中有高达80%的人群愿意拼车,为拼车奠定了群众基础.此外,拼车认可度及市民拼车出行态度分析中,大力支持与鼓励拼车的比例分别高达36%,37%,进一步表明拼车在成都是可行的.对拼车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38.
90后大学生将成为未来10—20年期间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和潮流的引领者。本文以网络问卷方式对90后大学生就资讯获取渠道、汽车品牌观念、未来购车计划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采集72720份有效样本,并对大学生汽车消费倾向以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民族情感对90后大学生汽车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近几年新闻报道中不乏关于人情冷漠,公共道德缺失等负面新闻,我们透过媒体越发觉得这个社会令人毛骨悚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对他人不幸的冷眼旁观,还是在生死关头的挺身而出,都是社会道德典型现象的展现,而我国社会道德情况的真实写照应该由每一位社会成员组成。正是出于对当前社会道德问题的好奇,本文作者对路人进行实际情景模拟和问卷调查,调查了西安市人民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从而统计出我们的社会还有多少温存。  相似文献   
40.
为了评价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进而明确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出行方式的公众群体交通安全意识的差异性,对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首先,基于自主编制的公众交通安全意识问卷对5 029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其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得到了交通安全行为、交通安全态度和交通管理认知3个因子;最后,选取上述因子作为3个一级评价指标,因子所含条目作为17个二级评价指标,对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并应用熵值法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权重,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灰色关联度,最终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不同公众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公众中,18~40岁群体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0.79),41~65岁(b=0.44)和65岁以上(b=0.45)群体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公众中,专科学历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1),小学及以下学历群体其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b=0.33);不同职业的公众中,事业单位人员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0.93),农民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b=0.33);不同出行方式的公众中,以公交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群体其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0.91),而以三轮车(b=0.35)和自行车(b=0.36)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群体其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研究结果可用于不同公众群体交通安全意识的度量,并为不同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提升方法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