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70篇
综合类   117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13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41.
442.
城市轨道交通国产ATP车载设备超速防护功能的仿真实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中,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担负着列车运行间隔控制,进路控制,超速防护的重要作用,是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的基础,其中,ATP车载设备是ATP系统中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它根据地面信息和机车信息生成列车速度控制曲线,并与列车实际速度进行比较,监督列车运行,实现超速防护,零速检测,无意识移动防护,制动确认和车门防护等功能。本文在介绍ATP系统仿真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ATP车载设备列车速度控制模式曲线的仿真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线路参数为例,对ATP车载设备的速度控制模式曲线进行了仿真,实现了车载ATP的超速防护功能,目前,整个ATP仿真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3.
科技创新     
《汽车驾驶员》2003,(5):4-4
  相似文献   
444.
基于二级公路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特性,该文从限速值和限速过渡段两方面来研究养护作业区的限速控制.首先对养护作业区的交通延误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得到养护作业区的限速值与延误、交通量和限速区长度的公式,建立了基于延误的限速值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限速过渡段的设置,采用Vissim软件对养护作业区5种限速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提出采用运行速度标准差稳定系数Devs作为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得到限速过渡段的设置条件为限速差临界值20 km/h,最后结合实例提出具体的限速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45.
1.3设计结果验证(以金城JC125-17B摩托车为例说明)在底盘测功机上比较装备直流模拟点火器及排放控制数字点火器(内含图2所示点火曲线)的JC125-17B摩托车(不带催化器及二次进气装置)的最高车速、起步加速、超越加速、欧Ⅲ排放值等性能,除排放值外的其他测试结果没有差异。欧Ⅲ排放值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结果说明:在保持整车性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曲线,能在一  相似文献   
446.
(上接2013年第8期)2.1.2限速方案的验证为了解摩托车行驶一定距离后最高车速的变化情况,用未经磨合的采用限速方案1及限速方案2的新车各1辆,按GB/T 5384—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在跑道上检测整车最高车速;用这2辆限速样车路试750 km,记录每50 km处的整车最高车速,路试结果如图4所示(车速为车载里程表读数)。  相似文献   
447.
为解决限制速度值确定不合理、限速方式不适用以及限速区间长度设置不恰当等问题, 对驾驶人行驶体验以及限速管理可信度的负面影响, 优化了高速公路限速区间最小长度、限制速度值、限速区间划分的确定方法, 进而提出了以安全车速与通行效率为依据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优化与评价模型。依据驾驶人视认距离、限速标志设置前置距离和驾驶人心理稳定距离, 标定计算模型中的限速区间最小长度。以行驶速度是否易发生突变为标准, 采用不定长法将不同路段划分为6种组合类型, 建立基于不同组合路段的限速预测模型。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中基于划分和层次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限速区间最小长度和交通延误最小2个方面为目标进行优化限速区间的划分。同时, 选取交通冲突率作为表征交通安全的指标, 选取交通延误时间作为表征交通效率的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指标来验证限速区间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为对象应用VISSIM开展限速优化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优化后安全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降低了约29.49%, 效率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提高了约21.90%, 优化后的高速公路整体安全性以及通行效率均得到提高。所提出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确定方法以速度突变为基准, 结合路段的属性及指标特点, 能够优化限速区间长度的制定和区间的划分。   相似文献   
448.
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立交出口匝道区域线形指标偏低、气候变化频繁的特点,在限速管理上,提出“匝道动态限速,主线联动限速”的可变限速策略。匝道的限速值是依据车辆横向稳定性和停车视距两个约束条件,并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道路能见度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确定。主线受出口匝道影响路段的限速值是依附匝道圆曲线路段限速值和实际减速车道长度进行确定。在参数取值的探讨中,区分了纵向附着系数和横向附着系数的不同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管理尤其是限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9.
根据国家道路安全法关于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规定,结合一级公路改建升级为高速公路后的道路特点、段落构成、线形指标、运行速度以及交通事故特征等,综合确定限速标准和速度管理方案,为今后一级升高速确定更加安全、合理的运营车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0.
田毕江  胡澄宇  杨文臣  苏宇 《公路》2022,67(1):240-247
为了提高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和速度连续性,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区路段的限速值优化方法.首先通过选择在建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区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路段的三维仿真场景.然后根据隧道路段设计速度采用标准,分别确定了"设计速度±20 km/h"和"设计速度"等3种限速方案,开展了3种限速方案下的驾驶模拟实验.最后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