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4篇
  免费   809篇
公路运输   2795篇
综合类   3910篇
水路运输   3371篇
铁路运输   1695篇
综合运输   36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1054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在船舶操纵仿真中涉及大量的图谱转换工作,传统的图谱处理方法在精度和工作量上存在着一对矛盾。本文试图通过应用正弦小波拟合方法来替代传统折线方法,并在某些图谱上得到验证,可望在类似图谱数值化上得到推广和应用,以提高计算精度和减少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82.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管理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可靠性工作发展的简史,详细叙述了可靠性管理的内涵及如何实施,提出了舰船武器装备开展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提升可靠性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3.
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研究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以实际施工中拟定的双侧壁导坑加拱部跳挖法为基础,采用开挖分步相同、开挖顺序不同的三种施工工法。工法一和工法二均先开挖左侧壁导坑,再开挖右侧壁导坑,工法一先开挖两边,再开挖中间,工法二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工法三的左、右两侧导坑同时开挖,拱部土体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对三种施工工法产生的地面沉降、洞周塑性区及洞周变形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认为工法三最为不利,工法一是最优的。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工法二为实际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工法,该工法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可控制在30mm以内,满足沉降控制及对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认为:若地面有建筑物需要保护,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导坑,拱部也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土体。  相似文献   
84.
船舶液体舱液位遥测方法及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压力式传感器将其安装在流体舱中尽可能低的位置,对液体舱进行舱容测量,获取舱容与液面之间的关系数据;试验表明,该方法遥测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85.
喷水推进泵空化预测原理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喷水推进在国内外的最新应用后,着重分析喷水推进系统在舰船上的应用所带来的新特点,即极易进入空化区。根据舰船动力装置机舱自动化的设计规范中的有关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文章提出了喷水推进泵空化预测原理和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6.
灌注桩深基坑的有限元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金民东路站深基坑使用灌注桩作为支挡结构的开挖、支护施工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据此分析了灌注桩内力、水平侧移等随施工过程的变化以及主体结构的内力情况,并研究了灌注桩刚度、地基土刚度对支护结构侧移和弯矩的影响,对实际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提速线路旁深基坑施工的路基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速线路和高路堤旁开挖深基坑及施工墩台对既有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此文结合津浦线澥河大桥护孔工程深基坑钻孔桩支护的成功经验,探讨了路基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88.
The long-term mean fresh water balance of the Adriatic Sea is studied by ananalysing evaporation,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runoff. Evaporation is computed from May latent heat flux and by means of bulk formula. In the latter case two wind speed data sets are used, namely those from the NMC and May.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s taken from a historical Adriatic data set, and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come from the NMC data set. Two precipitation data sets are considered, namely the Legates and Willmott climatology and a data set consisting of data measured at 62 rain-gauge stations located on the Adriatic coasts. Runoff contribution to the fresh water balance is estimated from the long-term average flow rates of 39 rivers an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in the upper mixed lay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resh water balance, as well as of its components, is analysed by means of monthly objective maps, from which averag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are compu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ifferent computations are not always univocal, particularly in the evaluation of Summer evaporation, and are affected by relatively large statistical errors.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ccurs, with a noticeable fresh water gain along the coastline of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basins, while small areas of fresh water loss are found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basins. Nevertheless, on an annual ba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sh water losses by evaporation and the gains by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s clearly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unlike the whole Mediterranean, the Adriatic Sea is generally a dilution basin.  相似文献   
89.
以杭州软土地区某紧邻地铁区间两侧对称开挖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三维数值模拟及实测数据剖析等 手段,分析双侧对称开挖基坑对运营地铁区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开挖深度的前提下,两侧基坑平面 尺寸差异为既有地铁区间水平位移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软土地区基坑拆撑、回筑阶段的变形增量不可忽视, 最大占比超过了总变形量的 25%;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桩基工程施工对邻近地铁区间影响较为显著。 本工程采用分区对称开挖,加强围护体系刚度等变形控制措施总体保障了邻近地铁的运营安全,为类似工程的设 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如何更加实际地评价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研究欧 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中风险模型的构造,给出风险降低因素(RRF)的定义;通过定义的风险降低 因素,建立可容忍事故率(TAR)与可容忍危害率(THR)的换算关系,进而评估出 FAO 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次级危 害的可容忍危害率;最后通过其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得到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应用结 果表明:结合实际的 FAO 工程项目应用成果,给出风险降低因素中各要素的具体示例,可供借鉴;与直接采用 可容忍事故率保守估计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方法相比,在考虑风险降低因素后评估得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更接近实 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