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52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通过快速冻融法、美国电量法、干湿循环腐蚀法等分析了引气剂和复合矿物外加荆单掺及复掺对C40、C50大流动性混凝土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盐类腐蚀性等耐久性的影响规律.与基准混凝土相比,从抗冻性来看,双掺复合矿物外加剂和引气剂时效果最好,单掺引气剂次之,单掺复合矿物外加剂稍好;从抗氯离子渗透性来看,双掺复合矿物外加剂和引气剂时效果最好,单掺复合矿物外加剂次之,单掺引气剂稍有降低;在所设计的腐蚀条件下,C50各类型混凝土抗腐蚀均很强,C40各类型混凝土除引气混凝土外抗腐蚀性较强.  相似文献   
3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指标与骨密度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绝经后女性疏松组 (n =2 0 )、绝经后女性正常组 (n =2 0 ) ;中年男性疏松组 (n =2 0 )、中年男性正常组 (n =2 0 )、青年男性正常组 (n =1 5 )外周血钙 (Ca2 +)、磷 (P3-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ICTP) ,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各组血清钙、磷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 ,绝经后女性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PICP、ICTP值均升高 ,中年男性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PICP值降低、ICTP值升高 ;与青年男性正常组相比 ,PICP值降低、ICT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吸收和骨形成均升高 ,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中年男性骨质疏松随增龄骨形成生化指标降低 ,骨吸收生化指标增高 ,PICP和ICT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3.
张浩  陆军  王颖 《电气化铁道》2012,23(3):34-35,38
分析了矿物绝缘电缆的结构、性能、优点及应用场所和环境状况,并对矿物绝缘电缆在津滨线西段工程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得出一些运营维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4.
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腐蚀会对地下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提高混凝土在地下水环境中抵抗硫酸盐腐蚀的能力,本文以掺粉煤灰、硅灰和矿粉的三种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混凝土在15%硫酸钠溶液中的腐蚀研究。采用超声波平测法测得混凝土腐蚀60 d的腐蚀深度;此外,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腐蚀60 d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掺10%掺量条件下,硅灰混凝土腐蚀深度最大,粉煤灰混凝土次之,矿粉混凝土最小,即矿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提升最有利;未腐蚀前,三种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粉煤灰>矿粉>硅灰,腐蚀后,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腐蚀前有所提高,而掺硅灰和矿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5.
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之一车辙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6.
尝试采用不同的胶浆填料可以找到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方法,对水泥替代矿粉的胶浆性能采用流变学方法进行研究,并进行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水泥作为填料可以提高胶浆的抗车辙因子,提高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37.
沥青混合料两种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歇尔击实法和旋转压实法2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材料选用、矿料合成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验证试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了2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差异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设计结果的经验关系。SMA设计实例初步显示:以体积分析和旋转压实法设计SMA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杨明  熊文林  马运朝 《隧道建设》2011,31(2):186-191
针对市场上纤维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真假纤维难鉴定的情况,从矿物纤维在隧道内应用入手,介绍了矿物纤维的目识法、嗅闻法、手感法、化学反应法、力学标定法、体积特征法、化学组分法、微观观察法等鉴别方法。以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重点介绍了玄武岩矿物纤维扫描电镜下形态及研究方法。最后针对八字岭隧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假纤维,提出了鉴定方法及处理方法:在扫瞄电镜下,矿物纤维有外形和成分微细和明显的差别,由此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纤维;矿物纤维外表愈粗糙,其路用性能愈好,沥青混合料中的加筋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39.
介绍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及原则,供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0.
CBR-V矿料级配设计方法是基于矿料特征和矿料级配特征的一种设计方法,矿料的特征及其级配的组成非常复杂,要考虑其对合成级配的影响困难较大,所以通过试验数据反映矿质集料的特征状况。由于在试验中集料的不同特征得到了综合的体现,所以可以认为试验中考虑了集料的各种特征,是一个能够体现集料全部特征的设计方法。通过32组正交试验,获取的CBRmax相比CBR-V法获取的CBRmax小7.6%,说明通过CBR-V法获取的CBRmax值更接近CBRmax。分析表明通过CBR-V法获取CBRmax是可行的,过程工作量更小,效率更高;其采用的强度传递理念是正确的且具有客观唯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