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136篇
水路运输   147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Existing rule scantling formulae of plate members are based on conventional plastic design theory,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complicated plate bending phenomena under axial loads. In this study, we first formulated the effect of axial load on the fully plastic moment based on the von Mises yield criterion for longitudinally stiffened plate in addition to the well-known formula for transversely stiffened plate. In addition, we derived a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of the lateral pressure corresponding to 2-point hinge and 3-point hinge formation taking account of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al lateral force due to the axial loads on the deflected plating, using a simple plate strip bending model assuming a long plate with a large aspect ratio.Then, a series of elastic-plastic FE analyses wa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and the effect of axial load on the plate plastic bending strength. The plate strength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idual deflection criteria of two cases (0.26 mm and 4.0 mm),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s a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assumption of linear strength reduction to the axial stress can cover the transversely stiffened plate under compressive axial stress conservatively. As to the transversely stiffened plate under tensile axial stress and the longitudinally stiffened plate, the strength reduc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duction in the fully plastic moment based on the von Mises yield criterion in the conservative side.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quired plate thickness coefficients were proposed on an empirical basis both for transversely and longitudinally stiffened plate under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axial loads.  相似文献   
82.
高频次的地铁运营引发的超量振动对于周边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获取地铁诱发振动的传播规律,在无锡地区进行从车站到上盖物业的现场振动实测。在上马墩站搭建整套加速度信号振动测试系统,获取各测点3个方向时域加速度信号,分析结构在时域和频域的基本特征,对地铁运行造成上马墩站振动影响进行评价。研究发现: 1)垂向振动在通常情况下明显占优,横向、纵向振动相当; 2)上盖物业振动主要集中为25~50 Hz; 3)车站的Z振级接近规范规定白天限值,超出了夜间限值,有必要采取结构优化或减振措施对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3.
刘玉川  唐宜健 《船舶》2015,(Z1):152-158
文章介绍了由中国船级社(CCS)自主研发、符合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协调版共同结构规范(CSR-H)的计算软件(描述性要求(SDP)和直接计算(DSA))的开发背景、功能、特点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该软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对比初稳性高(GM)的取值方法在油船共同结构规范(CSR-OT)和协调版共同结构规范(CSR-H)中的差异,分析初稳性高与船体构件疲劳寿命的关系:初稳性高与船体构件疲劳寿命负相关。统计分析不同船型的实际初稳性高与规范缺省计算值的差异,对于B/D较小的"窄高型"油船,装载手册中经修正的初稳性高与规范缺省计算值的差异较大。通过某"窄高型"巴拿马最大型油船计算案例说明,选择装载手册中经修正的初稳性高可显著提高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从而简化节点设计或减小构件尺寸。  相似文献   
85.
冰区航行船舶冰载荷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冰载荷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评估。给出了冰载荷的描述、定义,对预报方法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预报技术中的困难与难点。综述了理论预报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特点。指出这些预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6.
海面分布式传感器多信息融合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海上军事指挥系统及其目标识别中,基于分布式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一直是海上作战体系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受海面环境噪声等因素影响,单个传感器对目标物数据的采集往往精度比较低甚至会出现误差。本文重点研究信息融合技术中的数据关联算法,提出一种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较好的克服了在海面噪声干扰及多径信道干扰条件下的多目标定位跟踪的精度。最后对算法进行实验仿真,通过分析得出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在分析《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性、独立性、相关性、科学性的设计原则,从《车站行车工作细则》是否与上级规章相冲突、是否按照《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要求编制、是否与现场作业实际相符、是否编制严谨等四方面构建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方法,以集宁、二连等站为例,应用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编制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以4S店客户信息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priori,挖掘出已成交的客户特征和规则,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并在某品牌4S店销售汽车过程中借鉴这些规则,有针对性的地进行引导销售,从而提高了销售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现通行的观点认为,船舶间通过VHF进行联系,达成了避让的“协议”,分为“协议避碰”和“协议背离”两种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因两船间的这种“协议”而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在分析和归责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碰撞责任分析和分摊的巨大争议.通过对这些争议的分析,将其归纳为“承诺履行说”和“规则至上说”.根据长期的航海实践和对碰撞事故处理的实践,就如何理解这种船舶间协调避让一致的意见的性质,这种避让行为的协调在归责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等,进行了分析,表达一些不同的观点,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履行这种船舶间协调的意向,真正起到避免碰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0.
高质量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ITS)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建立一套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是ITS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文中采用客观评价法,以固定型车辆检测设备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为对象,通过分析引起基础交通数据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以及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建立评价基础交通数据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即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实时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对基础交通数据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