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0篇
  免费   443篇
公路运输   3143篇
综合类   2703篇
水路运输   759篇
铁路运输   1795篇
综合运输   86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中对某一SUV风噪的预测与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基于风洞测试进行风噪声源特性与传递路径的分析,发现泄漏噪声主要发生在500 Hz以上中高频段,车底风噪主要集中于800 Hz以下中低频段,而在外形噪声中,由车顶和四门传递的风噪的贡献大于翼子板。然后基于气动噪声直接计算法和统计能量分析对外形噪声进行仿真,并结合风洞测试分析了湍流模型、网格尺寸和波数分析方式对风噪仿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高频风噪衰减低于分离涡模拟,且大涡模拟对高频风噪的仿真精度和计算效率都比分离涡模拟高;在计算资源允许范围内对比不同网格尺寸,最小网格为2 mm时侧窗声压级的截止频率最高可达2 000 Hz;单区域波数分析低估了中低频风噪声的能量,精度较低。多区域波数分析中,声能量较低的区域对仿真精度影响较小。最后基于贡献度分析提出后视镜支臂减薄和安装在车门上两种改进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内总声压级分别降低1.38和1.93 d B,语音清晰度提升0.4%和1.1%。  相似文献   
82.
超高速水下航行体航行过程中工况复杂,在加速段速度跨度大,双自由度舵机执行机构承受了较大的瞬态冲击载荷,有必要对其韧性进行分析校核。本文分别建立旋转机构输出轴、减速箱体和展开机构最后一级齿轮副的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各机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校核结构韧性的可靠性,同时对旋转机构输出轴进行模态分析。仿真与校核结果为机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朱德祥  孟钊  韩记新 《汽车电器》2021,(4):21-22,25
本文介绍一种纯电动汽车坡道辅助起步系统。进入坡道辅助起步功能后,可第一时间响应误差较小的防溜坡扭矩预测值,从而提升车辆稳定性和平顺性。  相似文献   
84.
提高人类驾驶人的接受度是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重要方向,而深度强化学习是其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人机混驾混合交通流下的换道决策问题,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换道行为。首先介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来自真实工况的NGSIM数据集中的驾驶数据,通过自动驾驶模拟器NGSIM-ENV搭建单向6车道、交通拥挤程度适中的仿真场景,非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数据集中驾驶人行车数据行驶。针对连续动作空间下的自动驾驶换道决策,采用改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构建换道模型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驾驶行为。在所提出的TD3换道模型中,构建决策所需周围环境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包含受控汽车加速度和航向角的动作空间,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性、行车效率和舒适性等因素设计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最终在NGSIM-ENV仿真平台上,将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换道行为与人类驾驶人行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车辆其平均行驶速度比人类驾驶人的平均行车速度高4.8%,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上也有一定的提升;试验结果验证了训练完成后TD3换道模型的有效性,其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自主实现安全、舒适、流畅的换道行为。  相似文献   
85.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对外通信性能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但汽车体积大、重量沉,无法直接借鉴传统通信行业的天线系统测试方法。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的天线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出一种改进的近远场变换算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验证方案,从而降低因汽车测试位置偏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以整车作为被测件时,车载天线在测试系统中心和整车几何中心在测试系统中心的情况下,近场测试数据存在明显的较大差异;然而通过正确的NF-FF变换处理,两者远场辐射方向图都是一致的。说明了在球面近场系统测量加近远场变换的处理下,可以得到整车远场辐射信息。该结论对推动整车无线性能测试提供了实验和验证基础。  相似文献   
86.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苗晓雨 《中国铁路》2018,(12):90-95
总结我国铁路货车发展现状,分析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对货车发展的影响,预测"十三五"期间需求发展趋势,结合未来机车车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制约货车装备发展的主要参数,提出我国货车未来发展方向是推进重载运输,逐步实施第四次升级换代,增加货运效益;发展集装化快捷运输和多式联运,促进铁路运输和其他物流渠道融合发展;发展专业化运输,扩大高附加值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88.
以某型列车转向架为例,基于模态相关性原理,采用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接地轴端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转向架接地轴端异常振动问题。通过对轴端关键部件进行模态分析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了引起接地轴端异常振动的主要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轴箱转臂在垂向的弯曲振型对振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出了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可为今后解决车辆局部振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轨道工程车制动软管需定期进行试验,而普通的试验设备使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设计且价格较为昂贵。介绍了自主研制的轨道工程车软管试验平台的整体结构、电气控制原理、参数等,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该试验平台采用电气控制技术,通过各个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实现设备的过程自动控制。应用表明,其性能可靠、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满足轨道工程车制动软管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0.
宝山区作为上海市北部门户,要积极加强对外辐射和对内联系,推动上海大都市圈一体化协同发展,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强化交通功能,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上海北部枢纽。从轨道交通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层次,对区内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编制思路、客流预测、线网规模、布局方案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区域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