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237篇
公路运输   780篇
综合类   385篇
水路运输   182篇
铁路运输   363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上海自然博物馆项目是邻近轨道交通与周边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典型案例,项目虽可充分利用地铁的客流资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推广性,但也遇到诸多工程难题。结合上海自然博物馆与轨道交通13号线明挖区间段共建工程的成功实践,总结研究了地铁与开发地块共建结构的沉降耦合技术,为软土地区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综合项目提供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2.
应用数值分析法研究了广州地铁一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渗流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基于Peck横向地表沉降计算理论,将渗流产生的孔隙水压按隧道上覆土的重力归一化处理,且以理论计算所得沉降为标准,对考虑渗流作用的地表沉降进行归一化,提出了耦合渗流作用时最大地表沉降估算方法。与实测及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和地表沉降修正计算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53.
目前,桩台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所需桩土荷载比主要靠经验或试验确定。通过假定桩台间网下凹变形为抛物状、大小等于桩间土下沉量减去桩的下沉量,引入Jones经验公式,推导出桩顶、桩间土荷载和桩土荷载比计算公式,采用试算法确定地基沉降。试验对比表明,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4.
以处于区域性沉降槽的西安地铁某线路地面工程控制点变化为例,分析区域性地面沉降给地铁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5.
双曲线法和Asaoka法在对沉降数据进行预测时,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处理,且多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处理。但当沉降数据中混入粗差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存在失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引入稳健线性估计理论,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采用稳健线性拟合法。并探讨混入粗差后,最小二乘线性拟合与稳健线性拟合分别在双曲线法、Asaoka法的预测效果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稳健线性拟合法进行数据处理受粗差的影响极小,能起到很好的抵抗粗差的作用;当拟合数据过少时,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与稳健线性拟合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6.
依托南京轨道交通盾构施工穿越禄口机场段工程,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层沉降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穿越机场前试验段地层沉降初步预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调整,用于穿越机场时地层沉降的地表沉降的计算;并提出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穿越重要建(构)筑物区间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横向不均匀沉降影响范围在隧道两侧1.5D范围内;采用“欠土压推进”的模式,穿越重要构筑物区间时地面沉降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57.
为确保地铁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在综合考虑邻近建筑物使用现状、相应规范和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位移反分析和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安全分析,并据此确定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指标。在某地铁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前,应用该方法对2栋邻近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分析表明:当差异沉降小于10mm时,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底板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根据两栋建筑物分别已有6.59和7.01mm的差异沉降现状,给出2栋建筑物沿既有最大倾斜方向的允许新增差异沉降控制值分别为3和2mm。依此标准,建筑物在附属结构施工结束后结构完好,验证了该工前安全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8.
浅埋暗挖大跨地铁风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埋暗挖大跨地铁风道工程施工方法选择、施工工序及施工要点,并通过对地层变位的监控量测,实现信息化施工.研究结论:(1)风道施工过程引起的地表沉降的规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零变形阶段、微小变形阶段、剧增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基本稳定阶段;(2)开挖支护对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可达到地表总沉降的76.6%~92.5%;(3)路面外载荷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建议采用在路面铺设钢板的方法来缓冲和扩散荷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9.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监测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对路基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十分严格,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主要为铁路铺轨完成后地基的残余沉降。石家庄—武汉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为时速350 km,全线无砟轨道。为研究地基加固措施的科学性,在建设过程中,选取代表性试验工点对复合地基沉降进行监测和研究。研究结论:采用桩+板结构和CFG桩复合地基联合堆载预压措施加固深厚松软土地基,施工期沉降约占最终总沉降的72%~85%,有效地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整个区段内纵向沉降较为均匀,符合区段路基铺设无砟轨道要求,加固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60.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离散灰色预测DGM(1,1)模型和非线形离散灰色预测NLFDGM(1,1)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路基沉降预测程序GREYMODEL。将该程序应用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典型断面沉降预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GM(1,1)模型作为GM(1,1)模型的离散形式,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接近,短期预测精度高,中长期预测精度低;结合等维信息建模,非线形离散灰色预测NLFDGM(1,1)模型具有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在路基沉降预测中推荐使用;并提出了若干关于提高灰色模型预测稳定性和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