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178篇
综合类   94篇
水路运输   132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宋丹  江帅  张运森 《隧道建设》2017,37(Z1):134-136
为解决目前暗挖隧道二次衬砌工序繁杂、施工进度慢、成形质量差等问题,结合盾构矿山法施工工艺及土压平衡盾构管片拼装原理,阐述暗挖隧道装配式管片拼装在施工中需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并介绍配套的拼装设备结构组成及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2.
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位移预报十分重要,但位移量测值受时空效应的影响,计算很复杂。结合某地下通道的浅埋暗挖法施工,对施工过程中时空效应的产生机理、规律进行探讨,介绍了观测前已发生的位移量、开挖面到达前产生的位移损失量和总沉位移量的计算方法,以提供准确的位移预报。  相似文献   
23.
以景(德镇)婺(源)黄(山)高速公路姚村坦连拱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险情为例,结合地表沉降、洞内净空收敛及拱顶下沉进行观测及现场观察,针对隧道出口段围岩失稳导致中导洞右侧工字钢严重内敛现象进行了动态预报,从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争取了时间,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以此进一步说明了监控量测在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4.
文章基于浅水波动势流理论和薄船假定,建立了浅水超临界航速舰船水压场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不同宽度航道下浅水超临界航速舰船水压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航道岸壁、水深佛鲁德数、色散效应对舰船水压场的影响。通过与傅里叶积分变换法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比对,表明了所建立的舰船水压场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5.
随着人类水下活动和实验行为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借助水声探测技术和水声通信技术,而在潜水环境中,环境噪声是以上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因而,了解相应海域的环境噪声特性并建立环境噪声数据库,将有助于该海域的航运、测绘、通信等水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需求,提出一种噪声建模方法,并根据该方法设计和研究相应的潜水环境噪声数据库。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利用水动力分析软件AQWA对浅水中浮式栈桥单浮箱系泊系统及运动响应进行研究。对初步设计的多种系泊系统进行优选,并计算浮箱在最优系泊系统下的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AO。结果表明:聚酯缆材料极易疲劳破坏,浅水中交叉型半张紧式锚链系泊表现出良好的系泊性能。浮箱的振幅响应算子RAO与波浪周期变化及波浪作用方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波浪入射角为120°~150°时,浮箱的纵荡及纵摇RAO较大。为保证较小的垂荡值,浮箱布置可沿入射波方向。为保证较小的首摇角,浮箱布置应避免与来浪呈120°的入射角。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开行120km/h货车后既有铁路32m超低高度混凝土T梁的运营状况、安全性和加固对策,选取1孔32m超低高度混凝土T梁进行自振频率、挠度、振幅等主要动力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跨中横向振幅超过限值,不能满足120km/h货车运行,需要提高该梁的竖向和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28.
通过应用压浆方法对流沙地质浅层断桩位置进行隔水处理,形成干施工后用人工对断桩混凝土进行凿除,最终在不影响桩体结构、尺寸和受力下对断桩进行接长处理,经二次检测满足Ⅰ类桩要求,为类似流沙地质浅层断桩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一座设计开挖宽度近 2 0 m,而覆盖层仅 3m左右的地下过街通道为例 ,分析判断富水软土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隧道设计施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建造的某地下停车场小间距隧道群矩形顶管施工中顶管机出现栽头及掘进姿态控制困难的问题,结合项目施工过程的姿态监控数据,对产生栽头及姿态偏差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并采取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 1)顶管机栽头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顶管机体重心偏差、漏浆、姿态预留不够、后靠不稳; 2)通过设备和管节定位处理、洞门密封处理、增加始发姿态预留量、后靠稳定性控制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顶管机栽头; 3)始发阶段采取洞门预留、破除等控制措施,掘进阶段控制掘进速度并辅以“E”型导向槽进行轴线控制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顶管机顶进姿态; 4)通过采取调整铰接油缸行程差、主推油缸行程差及姿态偏差方向的土压等姿态纠偏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