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首先本文先简单阐述了铁路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阐述了当今铁路隧道建设运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最后讨论了铁路隧道浅埋暗挖法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从而总结出铁路隧道的建设离不开浅埋暗挖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隧道施工技术中浅埋暗挖法的应用分析,主要是研究水盘高速公路的高瓦斯隧道的施工情况,总结了浅埋暗挖技术,在隧道施工技术中浅埋暗挖法的应用中介绍了工程概况,并详细论述了不同的应用内容,其主要有:隧道浅埋施工与支护方法、初次支衬回填注浆、钢筋格栅制作与安装、隧道二衬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几个重点施工方法,即大跨度隧道中隔墙施工和交叉隔墙法,为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隧道浅埋暗挖法的施工经验,促进浅埋暗挖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探讨了浅埋暗挖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下穿过境高速公路工程对保通及地表沉降的要求高,且施工工法复杂,下穿节点往往成为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针对该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尚处于经验累积阶段,需要更多实施案例和理论的支撑。以南京市顺天大街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为例,通过经验借鉴、工法比选、数值计算等手段开展了超浅埋斜交条件下浅埋暗挖法和管幕法的适用性探讨,确立了浅埋暗挖法作为本项目的推荐方案,并就施工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是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即在施工中采用辅助措施加固围岩,可以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大变形。从地层适应性、断面形式、施工安全和质量及施工技术四个方面比较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说明浅埋暗挖法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适应性,并且预测其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王府井站西南风道施工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北京地铁“复—八”线王府井站西南风道紧邻建筑物,施工场地狭窄,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由于风道 结构断面大、净空高,埋深浅,处于松散含水地层,地下水位高,施工条件恶劣,致使施工极其困难。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根据三维有限元分析理论,对风道施工方案进行计算施工效应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内陆及沿海地区广泛存在软土地质,特别是在城里内部进行隧道施工中常遇到土体的结构稳定性差,对地表沉降控制较为严格的情况,这就需要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隧道施工,针对隧道工程中浅埋暗挖法中的CRD法开挖隧道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淤泥质地层浅埋暗挖通道管幕预支护施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上海地铁二号线西延伸工程威宁路站主要穿过无自稳能力的淤泥质地层,其拟建的3、4号出入口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管幕预支护施工。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其施工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施工过程洞室稳定,浅埋暗挖管幕预支护施工方法可行,地表变位满足城市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浅埋暗挖洞桩法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浅埋暗挖洞桩法的主要特点,利用三维有限元进行计算模拟,通过对浅埋暗挖洞桩法主要施工工序分别引起的洞周围岩位移量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浅埋暗挖洞桩法的地层沉降规律,并对施工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G3D,建立了浅埋大跨地铁隧道开挖模型.通过分析浅埋大跨隧道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地层应力位移特性,得出了针对浅埋大跨隧道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优于台阶法,并说明了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控制变形的理论依据.将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试验结果对比,提出了优化的施工方案,对大跨浅埋隧道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建上海自然博物馆基坑工程为深大异形坑中坑工程,周围环境复杂,施工风险大.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内外坑开挖过程中外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选取模型中内外坑地下连续墙5种不同间距处的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得出内外坑连续墙间距小于20m时外坑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随内外坑间距增大而增大,但当内外坑地连墙间距大于20m时,内外坑地连墙间距变化对外坑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影响不大;该工程坑中坑内坑开挖对外坑地连墙水平变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隧道施工监控是隧道新奥法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分析、处理监测信息并判断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对优化设计和保障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基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位移收敛监控量测以及时了解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变化情况,及时预见事故和险情,根据围岩位移收敛速率曲线形态特征推断围岩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道路的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地下道路出入口作为地下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衔接问题是整个地下道路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和建设的关键。鉴于此,探讨地下道路出入口合理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地下道路出入口衔接模式合理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对分离式衔接城市主干道模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证明了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可行性。在城市地下道路大规模建设之前,对地下道路出入口衔接模式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将为城市地下道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正在施工的大连地铁2号线(松江路站~东纬路站)暗挖区间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爆破法穿越富水岩溶区、溶洞发育区域时的施工工序流程和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利用地质补勘钻孔、超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探测、洞内超前探孔等技术手段详细探明溶洞发育位置、形态,通过洞内与地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消除或减小溶洞对暗挖施工的影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与施工工序流程的成功应用,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铁施工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营地铁车站周边进行基坑开挖,无疑会对车站结构的变形产生影响.为确保邻近地铁车站的正常运营,运用PLAXIS软件建立平面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实际基坑开挖过程,研究了世博轴深大基坑工程开挖对邻近耀华路地铁车站水平、竖直及总变形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基坑连续墙位移下运营车站的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运营车站竖向隆起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水平变形不断增加.运营车站竖向、水平变形的最大值均与基坑连续墙侧向变形最大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隧道浅埋、露顶地段反压回填暗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山隧道在距进口210~250m处与沟壑平交,导致洞身21m浅埋17m拱顶外露,通过对三种施工方法的比选确定采用10%水泥稳定碎石反压回填,在地表注浆固化形成壳体后实施暗挖。施工实践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故对其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开挖程序及围岩稳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结合某水电站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问题,利用3维非线性有限元以3大洞室(主厂房,主变室,尾调室)开挖顺序不同的3种施工方式,对地下洞室群进行了稳定计算和分析比较,为施工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inrushing caused by deep excavations, dewatering measure has to be adopted to decrease the confined water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responses of the strata and supporting system to dewatering in deep excavation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case studies. Coupled fluid-mechanic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by the use of the numerical software, FLAC3D. The responses of the ground settlement, base heave and interior columns to the excavation and dewatering are analyze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watering meas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plift of the subsurface soil in the excavation, and decrease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 In addition, field data of two case histories show the similar responses and confirm the validation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es, dewatering in the confined aquifer is recommended a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strata and supporting system in deep exca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