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78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73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张志亚  刘可敬 《隧道建设》2014,34(5):467-471
结合南昌地铁2号线的设计实例,重点研究分析规划变化对地铁线路平面、站位布设、远期线路及纵断面等多方面的影响,认为只有在前期线路设计时(线位选择、车站增减、线路延伸、纵断面设计等),随时对各种规划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具有足够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确保在保证百年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线路与现阶段的城市发展相匹配。  相似文献   
92.
在多线路公交站点设置中,设置辅站能有效地解决多线路公交站点的站位上限约束问题,从而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目前设置公交辅站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分析和比较在各路段不同流量的条件下,公交辅站位置对公交延误的影响,找出主站和辅站间的最佳间距,为公交站点的改善和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结合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在集输站场中的应用,介绍了区域性阴极保护的技术特点、方案设计及运行调试方法,提出了区域阴极保护技术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站场区域阴极保护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
许俊峰 《隧道建设》2010,30(1):24-32
在已有的预测需求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行人模拟软件LEGION,建立高品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运用长期专业工作经验以及对类似项目的观察经验,仔细查核模型以确保模型是一个高质量的模型,能够充分反映研究时段内的站点运营状况,来对高峰时段的站内乘客的常规活动进行模拟,从而对车站的运行情况进行预判,为建筑方案的详细设计及改善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95.
在已知乘客需求量、车辆载客容量和站点间行程时间的条件下,将车辆的运行时间和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化作为目标,构建面向多目标站的灵活型公交路径优化调度模型. 该模型采用引力模型进行车辆路径初始化,采用启发式算法对车辆路径进行最优化求解. 根据仿真案例结果发现,在乘客需求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时,模型仍能满足所有乘客需求,且车辆总行程耗时较为稳定,系统进行路径优化计算耗时较小,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实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多目标站的灵活型公交路径优化调度模型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乘客需求,并在企业成本、乘客时间成本与需求响应方面达到最大平衡,在实际交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考虑应急服务设施忙碌条件下的需求覆盖可靠度,以及在应急救援中卫星消防站主站和副站关联机制,构建了超立方体排队均衡条件下的卫星消防站渐进覆盖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不同等级灾害的车辆选址与调派方案进行了渐进覆盖优化.应用软件GAMS与局部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编程与求解,并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城区卫星消防站布局进行了实例优化,通过计算消防服务水平,证实了卫星消防站模式的优势,并对卫星消防站关联成本进行了敏感度分析,为哈尔滨市消防规划部门预算投入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地铁车站端头井在周边环境复杂、跨度大且支撑体系复杂情况下的施工方案。确定了大跨度深基坑的开挖步序及方法。根据“时空效应”原理制定的放坡、开挖单元及支撑架设的技术参数,对安全快速地完成大跨度端头井深基坑的开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任赛林  谢坤 《船舶工程》2019,41(2):62-68
为解决船舶损害隐患问题,提高航行安全性和对损害的管制应变能力,提出智能分布式损管监控系统,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建立以损管监控台为监控单元、以舱底进水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和舷侧快速关闭装置为控制与保护单元、以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为输入输出单元的分布式损管监控系统。详细阐述智能分布式损管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方案。系统联调试验及实船应用效果表明,该智能分布式损管监控系统可以解决船舶损害隐患问题,保证船舶在损管情况下的航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
轨道交通车站行人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轨道交通车站内的客流分布特征,对车站内行人路径选择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可知路径选择是步行网络特性、线路特性等外部因素以及出行者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直至均衡的过程。依据效用最大化理论,以步行距离、步行时间、垂直步行设施类型和路径重复系数为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行人路径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3号线赤峰路站为调查对象,收集车站静态信息以及行人步行路径、步行时间等动态信息,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标定,量化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行人路径选择作用的大小。经过模型检验,模型预测的总体正确率为78%。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时速140km/h高速地铁列车以不同运行方式在隧道中运行时的气动效应,采用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及站间运行时产生的气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运行方式对高速地铁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站间运行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沿车长方向基本不变;而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从头车向尾车逐渐降低。2种运行方式下的隧道壁面测点压力峰峰值均在中间风井处达到最小值。并且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最大车体表面和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分别为列车站间运行时的1.37倍与1.49倍。不同列车密封指数下,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均大于列车站间运行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因此,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比站间运行时更加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