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102篇
公路运输   260篇
综合类   496篇
水路运输   221篇
铁路运输   287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城市及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及容许沉降的减小,深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长桩的力学性态分析成为桩基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桩顶荷载一位移曲线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3.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因受环境的制约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常需采用转换梁结构。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中应用情况,对结构方案比选、构件截面设计、指导规程选择及施工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能够提高高架车站复杂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性能,满足特殊的建筑功能和造型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张发才  陈行  安萌 《交通科技》2011,(4):110-112
以重庆北站北场交通规划为例,分析和判断了铁路客流对象、车站客流组织、旅客立体换乘、车站功能布局和车站管理模式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铁路客运站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前集散广场、机动车进出通道、交通设施布局、客流组织方面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5.
邹力 《桥梁建设》2020,50(2):62-66
牌楼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730m的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主跨扁平钢箱梁采用桥面吊机整体吊装、悬臂拼装法施工,施工中采用“梁重转移”技术将待拼装节段与已安装节段分2次进行临时锁定,并提出采用特制的压力调节装置调节该区域受力。为分析该装置对临时锁定区域的受力调节效果,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箱梁节段模型,模拟施工中临时锁定区域的压力调节过程,分析压力调节前、后临时锁定区域的受力及变形,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压力调节装置对临时锁定区域的水平受力优化效果明显,对临时锁定区的相对高差影响不明显;该压力调节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人绒毛膜为检材,提出玻片粘附解离法检测ABO(H)血型物质。同时对绒毛膜的取材条件及保存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与目前国内报道的人绒毛膜ABO(H)血型物质试管检测的方法相比较,取材用量少(2~4 mg),操作简便,对孕早期进行亲子鉴定有实用意义。检材在冷藏保存情况下,检测时限可达三个月。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家免血小板内 cAMP 含量。结果表明,家兔血小板内基础 cAMP 水平为9.05pmol/10~9血小板;2mg/ml、5mg/ml 和10mg/ml 抗坏血酸依次增高血小板内基础 cAMP水平到12.26、15.63和18.06pmol/10~9血小板。结果提示抗坏血酸升高血小板内 cAMP 水平可能是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8.
59.
IntroductionltiswellknownthatmetallmpicalstrUcforeofsteelsandheattransferarefullycouPled.PhasechangesdependontemPertheeevoluton,whereastemPertheeisinfluencedbycontrastsofmaterialcharacteristicsbetWeenphasesandlatenheateffects.AlotofworkhasbeenpefformedonthssubeCt,andclassicalmodelsarenowwidelyimPlementedintofiniteelementcomPutercodes[l][2][31[4][5][61.Thesemodelsaregenerallybasedonf.AVramityPekinetics[7][8]l9]Whnthephasechangeisgovernedbydiffusion,.TheKoistinen-Marburgerlaw[l0]fOrmfornsi…  相似文献   
6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an essentially nonlinear vibration absorber to mitigate the large accelerations transmitted to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which is subjected to shock-type transient loading at the chassis. For such problems, the induced vibration typically attains its maximum value short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ading; thus, it may be impossible to dissipate a major portion of the input energy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peak response. Here, a class of absorbers possessing a form of discontinuous essential stiffness nonlinearity is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mitigation. In this paper, we apply a single vibro-impact (VI) absorber to the chassis and examine whether the resulting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peak value of the inertial force measured at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absorber parameters is first studied based on a practical impulsive force, and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absorber is then obtained. Next, an asymmetric clearance arrangement of the absorber is suggested to facilitate the mitigation. Finally, an impulsive acceleration excitation is applied to the system to examine the robustness and efficacy of the optimised absorber.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a properly designed VI absorber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maximum inertial force at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generated by external impulsive exci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