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366篇
综合类   297篇
水路运输   231篇
铁路运输   217篇
综合运输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键  尹文斌  张文洪 《中国造船》2004,45(Z1):457-460
大港油田庄海2X1海上人工井场工程为先导性技术试验工程位于大港油田羊二庄油田东南的滩海地区.该工程采用的技术是"构件陆上预制,海上组装,桩深扎,梁定位,先筑墙,后毛石填充".该技术已获得专利.该人工井场可以抵抗30年的风暴潮,但于2003年被破坏.我们在此分析了结构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一个维修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992.
LD11合金热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LD11锻铝合金的特点,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溶处理和两段时效工艺,可得到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93.
张洁  史培新  潘建立 《隧道建设》2018,38(5):809-817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为工程实例,研究管幕冷冻法工艺中地层的冻胀控制原理和技术。基于热力耦合原理,采用有限元预测人工冷冻过程中的土体温度变化及地表冻胀位移,比较和分析管幕周围土体预注浆和采用限位管模式对地表冻胀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 管幕周围土体的预注浆降低了土体的渗透系数及冻胀率,抑制了土中水分迁移,是冻胀控制技术的主体;限位管有效地降低了冻土的发展速率,加强了冻胀控制效果,是冻胀控制技术的有效补充。通过对现场地表冻胀实测数据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从地层温度和地表位移分布规律说明了冻胀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结果为拱北隧道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提高了我国复杂条件下超大断面隧道建造的总体技术,还可为类似人工冷冻法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李奎  刘凯 《隧道建设》2018,38(11):1910-1918
为解决GZ隧道洞口段道床隆起引起列车限速运行的问题,采用人工测量及补勘等手段,探索道床隆起病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采用人工及自动测量方法监测道床隆起整治前后的道床变形,以分析评价道床隆起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 1)洞口段位处浅埋、偏压和基底承载力不均的组合工况中是道床隆起的主要外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偏压调整不充分,偏压力对隧底结构的挤压造成道床横断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 2)针对明洞段地基不均和隧道洞口浅埋且地形偏压等主要因素,提出道床隆起整治采用明洞耳墙底注浆、洞外锚固桩、道床锚杆等加固措施; 3)自动监测成果表明,整治前K1966+310.0~+322.5段测点L6~L8、L10、L11的上拱速率为1.38~3.70 mm/月,整治后2018年2月15日-9月7日测点L6~L8、L10的上拱速率为0.53~0.69 mm/月,上拱速率减小了56.6%~85.1%,2018年5月13日-9月7日测点L11未继续上拱; 4)人工监测成果表明,2018年3月22日-9月7日,除了K1966+320.0测点B2和K1966+325.0测点B2明显隆起外,K1966+300~+340段各测点上拱缓慢,且部分测点有小量值沉降; 5)据目前监测成果,初步分析认为本段道床隆起整治目标未完全实现,道床变形监测仍在继续,应继续进行整治效果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公路穿越湿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康 《公路工程》2008,33(3):155-159
主要从公路施工和运营2个阶段,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公路施工对湿地水质的影响;公路运营以后,路面径流对湿地水质的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对湿地水质的影响;公路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对湿地的影响;公路施工和运营后,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湿地动物的影响;桥梁施工对湿地的污染等。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公路选线、施工、运营几个阶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江北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段)地处长江漫滩地区,为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线全长43公里,由于受城市规划的要求及水利排洪的限制.平均路堤填土高约1.2~2.0m左右。在长江涨潮时,地下水位较高,在地表下0.2m~1.0m之间,地表始终潮湿,为过湿土.且软土层较厚,约20m。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水下滑翔机在单个运动周期下躲避障碍物的路径规划问题,针对水下滑翔机运动特点,采用改进的人工势场法,规划出避障路径。首先,对传统的人工势场法进行改进,以克服局部极值与目标不可达问题,并引入速度势场函数,将静态势场转变为动态势场;然后,将水下滑翔机的运动特性及约束考虑进来,提出障碍物影响半径确定方法;之后,分析了定常海流对路径规划的影响。最后,以HUST-2号水下滑翔机为例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用方法能使水下滑翔机成功避开水中静态与动态障碍物。  相似文献   
998.
部署优化是水下无人传感器集群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水下探测需要,本文设计基于粒子群与人工鱼群法混合部署算法。首先利用先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初期寻优,然后利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后期寻优,完成水下无人集群节点部署优化设计。通过对特定场景设计,设定实验约束条件,利用Matlab完成优化部署算法的系统仿真实验,对覆盖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部署优化算法覆盖率提高了25%,覆盖度曲线初期收敛快,后期寻优效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99.
人工挖孔方桩基础是针对鹤大高速公路(桓仁至丹东段)山岭区地形设计的新型桩基础结构型式.总结了人工挖孔方桩基础在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同时介绍了工程设计不适应工程实际发生变更的两个特殊案例,说明挖孔方桩应用中注意的问题,总结工程经验便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引言 随着近年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大力发展与设计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在山区城市修建公路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山体或大坡道.由于选线工作的灵活性相对较小,线路两侧必然要出现一些人工高边坡或从高陡自然山坡下经过.由此必然要带来大量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边坡岩崩、落石对公路和行车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公路高边坡治理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