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62篇
公路运输   478篇
综合类   259篇
水路运输   526篇
铁路运输   133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本文将奇异函数引入初参数法,并应用于计算变截面杆的弯曲变形,计算时只需对外力和内力做相应的修正,算例表明,此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82.
83.
三轴辊机是造船厂的主要传统加工设备之一,船体弯曲部分的壳板、锅炉的筒体等,几乎都是采用这种机床加工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比采用其他方法简便,质量高,速度快.除造船厂可用,其他金属结构制造厂也可使用的这种钢板弯曲机床,可称它为通用型三轴辊机床.  相似文献   
84.
85.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纵向刚度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盾构隧道在穿越地质条件或者地表建筑物差异大的路段时,管片衬砌结构在纵向将产生较大的内力和变形,故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其纵向力学问题. 研究结论:(1) 盾构隧道纵向等效刚度系数计算公式为:ηX=kxlkxl M1G1ls(1-1n)(X表示拉、剪切和弯曲).(2) 通过进行简化有限元计算,得出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纵向抗弯等效刚度系数近似取为:ηM=0.05.  相似文献   
86.
三峡蓄水后芦家河河段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下游河段发生河流再造床过程,河床进行冲淤调整.基于芦家河河段三峡蓄水后2003-2008年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蓄水后该河段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在三峡蓄水后总体处于冲刷状态,石泓较之沙泓冲刷严重,碛坝尾部大范围冲刷,这对河段沙石泓分流比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航道.本河段有些部位抗冲刷能力强,冲刷下切并不明显,这可作为宜昌枯水位在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没有大幅度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7.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研究戴家洲河段演变规律与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河段总体工程整治方案和一期工程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88.
PC弯曲孔道摩阻预应力损失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过大的预应力损失,导致了桥梁结构过早失效或破坏。笔者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弯曲孔道摩阻预应力损失问题,基于接触应力理论,试验研究了不同张拉力下,连续弯曲孔道和夹角之和相等的非连续弯曲孔道所产生的摩擦力矩;通过分析说明现行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接触应力假设的弊端,从而指出现有结构设计方法的缺陷和对结构预应力损失计算所带来的偏差;同时指出弯曲孔道摩阻预应力损失随着外力的增加迅速增大,是结构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根据三峡水库过渡期新拟定的水位调度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在分析回水变动区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部位和冲淤规律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九龙坡河段和朝天门河段的整治方案,并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沙淤积对重庆河段的航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整治方法获得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