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3篇
  免费   260篇
公路运输   2338篇
综合类   1273篇
水路运输   1178篇
铁路运输   1103篇
综合运输   13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宁大鹏 《汽车杂志》2007,(8):I0047-I0047
CUSCO是老牌的车身强化、悬挂件制作厂家,稳定的发挥,从来都是用家们的信心首选。ZERO-2E更显理性地针对街道改装车而设计,具有5段阻尼系数可调的ZERO-2E在不缺支撑运动性的同时,照顾到日常行车所需的乘坐舒适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2.
53.
新干线列车速度越来越高。但在下雨时车轮和钢轨间可能的粘着系数就会降低。对于300km/h以上的营业运行速度来说,为了有效地利用列车的粘着力和提高自身的粘着系数,技术上就必须有所突破。本文就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在现车上对粘着系数进行测试的实例以及有效利用粘着系数和增加粘着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翟婉明 《铁道车辆》2002,40(1):13-18
针对沿用16a之久的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内外有关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的最新发展和运用实践经验,并结合现代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方案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应用需要。本文给出了防脱轨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的评定标准之建议方案、实施细则说明及其修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线性回归分析是交通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本文从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出发,探讨了线性回归模型满足的一般条件,对模型假设检验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初中中存在的误区和忽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强调了判决系数和残差分析在模型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根据轮/轨蠕滑理论提供了计算和分析B_0—B_0机车转向架直线运行横向轮/轨力的方法,并以SS4型电力机车作为验证实例,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结果相接近。作者采用这种方法对轮/轨力进行可靠的分析,旨在论证我国现有电力机车转向架蛇行稳定性所要求的最佳轮对定位刚度。本文论证结果符合于作者在文献[1]中提出的轮对定位新方案,它可适用于最大运行速度为100km/h的现有SS型电力机车。  相似文献   
57.
作者根据我国新双层客车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横向动力性能的数学模型,校核了车体在弹簧上的倾覆稳定性,分析了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道岔及渡线时的车体横向移动量、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同时还估测了在线路不平顺的激扰下双层客车的随机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新双层客车不仅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平稳性能。  相似文献   
58.
高立 《摩托车》2006,(5):45-48
铃木250mL排量以上的摩托车多数采用双缸或四缸发动机,点火器实现自动进角的方式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大类,其中,电子方式也由模拟方式进化到数字方式,触发线圈也由两个发展为只用一个,下面结合电路图做简单介绍:原理图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点火器不具备自动进角功能,触发  相似文献   
59.
60.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工作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多年来对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相互工作的机理分析和试验研究成果,及其理论的适用特点与受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土体在动应力应变关系中一些弹塑性理论的新进展,提出了在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