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6篇
  免费   273篇
公路运输   2422篇
综合类   1304篇
水路运输   1407篇
铁路运输   737篇
综合运输   17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以全侧开快运棚车作为研究对象,既有铁路三大干线提速160 km/h刚柔耦合仿真分析表明:无摇枕转向架会造成轻量化车体产生非线性振动,如中柱根部局部高应力及循环载荷幅值约80/79 MPa.若改用有摇枕转向架,尽管心盘旁承接口化解或缓解了对车体的侧滚或扭曲载荷,中柱根部应力明显降低,约48/47 MPa.但是摇枕复杂约束力系的动态不稳定问题亦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轮轨磨耗影响.假若以日系空簧悬挂取代二系橡胶堆,K_2?K_1,以抗蛇行参数优配来形成频带吸能机制,则可以跨越新建有砟铁路提速至250 km/h,以长交路跨线运营模式来扩大中长途运输收益.  相似文献   
152.
153.
刘强  高玉杰 《水运工程》2018,(7):159-164
建设大型油罐软基处理的重点在于控制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但普通强夯置换法存在置换墩体着底情况不良与地基工后沉降量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普通置换强夯法的改进研究。采取预成孔工艺能解决墩体着底情况不良的问题,从而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是一种用于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与绿色环保等优点,通过预成孔保证置换墩着底可靠性,从而成功控制了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实际检测结果和充水预压试验证实了处理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4.
宜万同城快速通道连接宜春市袁州区及万载区,是宜万经济走廊的主通道,具备城市道路兼公路性质的高等级道路。本工程沿线位于山区,地质起伏较大,路线控制点多,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总结分析,提出了山区城市道路设计的思路及设计难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5.
156.
《水道港口》2017,(4):387-391
天津港曾多次发生岸坡变形导致高桩码头构件损伤的工程案例,现有的工程实践表明,CDM基础是加固高桩码头岸坡的有效方法。文章基于ABAQUS建立高桩码头的岸坡-CDM-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采用CDM加固岸坡的效果。通过对比加固前后的岸坡土体位移、桩基变形和桩基内力,验证CDM方法加固高桩码头岸坡的有效性。为提高CDM加固高桩码头岸坡的实际应用,对不同CDM加固深度下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CDM加固深度的增加,高桩码头桩帽-横梁处的剪力和弯矩、桩身最大拉应力均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57.
气温的年变化会引起结构内温度的均匀变化,从而使得结构内部产生变形和内力,在高桩码头工程中温度作用往往会引起不利影响。为了研究无梁板式高桩码头的温度效应,基于无限板的热传导规律,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结合杭州地区的逐时气象资料,研究了气温变化特征、面板温差场以及结构变形与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基本气温的选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气温在无梁面板中呈现以厚度方向为主的一维传热特征,温度场在水平向分布均匀;气温年变幅在面板内几无衰减,日变幅对面板温度影响不可忽略;面板的整体温差与竣工时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差,以及年变幅、日变幅的衰减值有关;无梁板码头基桩的温度响应受面板的整体温差控制,两者瞬时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158.
山区道路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形成大量高陡硬质或风化岩石坡面。实践证明,常规边坡修复方法应用于高陡岩石坡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中选取门头沟区潭王路沿线近90°硬石质坡面,采用种植槽、种植穴技术,再结合喷混植生技术、节水滴灌技术,实现了坡面的快速覆盖。本研究解决了高陡岩石坡面生态修复的技术难题,对山区高陡石质坡面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朱本明 《水运工程》2018,(3):161-165
基于港区陆域吹填项目,采用FLAC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不同夯能、夯击次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对强夯前后杨氏模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吹填砂厚度和下卧软土层分布对夯能的大小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下卧松散砂层,可适当加大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7~8击),增加其处理深度和效果;而对于下卧软黏土层,可以适当减小夯击能量并增加夯击次数,以提高加固效果。夯击之后,表层吹填砂的杨氏模量有较大的提高,从原来的10 MPa提高到20~40 MPa。  相似文献   
160.
通过不同施工阶段、不同荷载形式,对高桩码头水上施工平台的主梁、次梁及牛腿等进行了受力计算,其强度、刚度及安全性能均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保证了平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钢平台的搭设,确保了钻孔嵌岩灌注桩及其上部结构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