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138篇
铁路运输   49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1.
文章基于对来宾市永鑫大桥施工期水土流失范围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主体设计、施工组织及施工期三个阶段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2.
The dis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0.2–2 µm) and nanophytoplankton (2–20 µm) in the Beaufort Sea–Mackenzie Shelf and Amundsen Gulf regions during autumn, 2002 is examined relative to their ambient water mass properties (salinity,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s: nitrate + nitri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nd to the ratio of variable to maximum fluorescence, Fv/Fm. Total phytoplankton and cell abundances (< 20 µm) were mainly correlated with salinit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icophytoplankton cell numbers were found among waters near the mouth of the Mackenzie River, ice melt waters and the underlying halocline water masses of Pacific origin. Picophytoplankton was the most abundant phytoplankton fraction during the autumnal season, probably reflecting low nitrate concentrations (surface waters average ~ 0.65 µM). The ratio Fv/Fm averaged 0.44, indicating that cells were still physiologically active, even though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max Chl a = 0.9 mg m− 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v/Fm were evident in the different water masses, indicating that rate limiting conditions for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were uniform across the whole system, which was in a pre-winter stage, and was probably already experiencing light limitation as a result of shortening day lengths.  相似文献   
1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部分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路面早期产生的大量水损害已经严重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通过室外观察及室内实验模拟比较,发现粗集料表面附着的粉尘对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至少会因此降低1级,从而诱发早期水损害的产生;回收粉的使用将大大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会增大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水损害;标准密度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空隙率。经过分析,认为应该采用最佳沥青用量对应的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这样才可以有效控制路面的实际空隙率。  相似文献   
114.
膨胀土的强烈亲水性使得其用于路堤填料时要兼顾强度与水稳性的要求,在根据现行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用一个压实度指标的基础上,同时考虑饱和度作为压实时的另一控制指标,用这两项指标共同实现路堤压实稳定。这种压实控制方法用于成都市三环路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长输管道水击过程中的同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击是长输管道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过渡工况。由于泵站出站止回阀的作用,长输管道水击过程中会出现同步现象。对同步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模拟和计算。  相似文献   
116.
沥青混合料水稳性与粘附性实验方法相关性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关联理论分析了不同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实验方法与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水煮法、水浸法、光电比色法及SHRP净吸附法中,水浸法试验结果与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相关关系最好,而水煮法最差。虽然SHRP净吸附法能够量化评定沥青与集料的兼容性,试验结果与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相关关系也比较好,但该法试验条件较严格,试验操作亦较复杂。鉴于此,建议在工程中应优先考虑水浸法作为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7.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但近年来不同地区的应用经验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比较严重,由于半刚性材料开裂引起的水损坏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根据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反射裂缝引起的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现象,并借鉴国外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设计和施工控制经验,分析了水泥稳定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控制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强度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8.
乳化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稳定性试验、初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可拌和时间试验,探索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一些路用性能,并检验自行研制的复合乳化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60℃水浴浸水马歇尔试验能够评价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初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能够反映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并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用水量;拌和时间试验表明拌和总用水量是影响可拌和时间的主要因素,该乳化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长的可拌和时间。同时表明所研制的复合乳化剂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9.
就辽宁省东部山区水毁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0.
史斌 《北方交通》2006,(4):42-46
水毁是公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和危害巨大的特点不但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营运与安全,而且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公路水毁形式,提出一些公路水毁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