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9篇
  免费   323篇
公路运输   1215篇
综合类   779篇
水路运输   726篇
铁路运输   1047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梁庆华 《隧道建设》2017,37(Z1):32-38
以温福铁路琯头岭隧道下穿同三高速公路隧道为例,研究新建下穿隧道与既有隧道工程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上覆公路隧道和下穿铁路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并与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下穿隧道拱顶沉降量较小,水平收敛值较大,下穿隧道立交段拱腰和边墙是需要重点支护的对象;上覆隧道在立交段下沉值变大,变化幅度为仰拱边墙拱腰拱顶,隧道中部和下部水平收敛值变化较大;受下穿隧道开挖影响,立交隧道上覆地层受力产生不均匀变化,造成扭矩存在,地面水平位移整体呈现"8"字形,立交隧道的建设对地层产生了较大的转动扰动。  相似文献   
102.
郭波前 《隧道建设》2017,37(5):586-592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段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103.
小直径盾构施工中管片纵向应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小直径盾构法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管片纵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对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污水隧道管片纵向应力进行了现场监测:将第976环、第1 054环管片分别设为第1和第2监测断面,2监测断面各预埋5个纵向应力计,各监测断面从本监测断面管片安装后即开始监测,当盾构掘进至第1 129环时停止监测。研究表明:1)在管片离开盾尾50环后,其纵向应力波动值小于管片拼装期间应力值的5%。2)在盾构掘进期间,管片距离盾构越远,其纵向压应力值越小。3)在管片拼装期间,管片距离盾构越远,其纵向压应力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4)管片距离盾构108环后,该管片纵向压应力趋近于0.2~0.3 MPa。5)随着盾构推进,管片纵向应力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即周期性剧烈波动阶段—动态稳定阶段—逐渐衰减阶段—趋于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04.
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位移预报十分重要,但位移量测值受时空效应的影响,计算很复杂。结合某地下通道的浅埋暗挖法施工,对施工过程中时空效应的产生机理、规律进行探讨,介绍了观测前已发生的位移量、开挖面到达前产生的位移损失量和总沉位移量的计算方法,以提供准确的位移预报。  相似文献   
105.
客运专线高速车辆轻量化,使其抗强风能力减弱。为保证客运专线安全运输,从线路、路基、桥梁、隧道、站场及电气化设施等方面提出抗台风的设计原则,可采用的运输安全监控预警及运营安全措施。以上研究成果可确保沿海铁路的运营安全,进一步提高沿海铁路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现场探索和理论研究,根据不同的场区地质条件、环境要求和施工条件等,提出一种基坑土体变形控制方法,力求达到最优的既经济又安全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物流作业管理流程及监控系统组成,并对该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问题即多阅读器碰撞问题进行了Matlab仿真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概率功率控制算法的阅读器,在阅读器5台以下的情况,高铁综合维修物流监控系统多阅读器可利用嵌入式软件监控范围超过3.5 m,可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保证了该系统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船舶动力机械系统一旦出现故障直接威胁船舶安全,但是船舶服役后难以增加设备完善动力机械运行状态的监测。为此,提出了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内涵,在常规船舶设计建造阶段考虑动力机械系统的可监测性,从而构建出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在船舶动力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工程应用框架。以远洋救助船动力机械系统为例,分析了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在船舶动力机械系统中的工程化实施增强了其可监测性,大大提高了自身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力水平,并且为船舶动力机械创新设计和机械系统的可再制造提供了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9.
为进一步保障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的作业安全,通过海洋环境条件测量、FPSO运动和单点系泊系统(SPM)状态监测以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实现了软刚臂单点系泊监测预报系统的方案设计,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油田。经现场应用验证,该系统能够实现对FPSO及SPM运行情况的监测,为作业者提供FPSO操作指导及预警,有效的降低了作业风险。  相似文献   
110.
PLC技术在船舶机舱监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控制、自动化、网络通信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伴随着船舶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舱内各种先进设备的良好运转对整个船舶系统的安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机舱监视系统的可靠性。传统的船舶机舱监视系统采用继电器控制,具有使用数量多、控制线路复杂、调试维修不便等缺陷,而可靠性高,集成度好的PLC控制器可以克服这些缺陷。本文研究了以PLC控制器为核心的船舶机舱监视系统,实现了对机舱内各种设备关键信号的实时监测,显著地提升了监视系统自动化程度,进一步降低了巡视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得船舶监视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