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37篇
综合类   179篇
水路运输   194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基本力学方法对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滑移效应进行分析,推导得到了负弯矩区上、下交界面滑移沿梁长方向的表达式,并通过算例比较了双面组合梁与传统单面连续组合梁的滑移特点。计算表明,与传统单面连续组合梁相比,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不仅在负弯矩区提高了截面承载力,也使截面刚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3车道、4车道的超大断面公路隧道越来越多。隧道浅埋段覆盖层薄、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时易出现坍塌等工程事故,是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深圳盐排高速公路盐田隧道的施工实践,介绍浅埋段施工的一些经验和技术体会,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设计施工优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连拱隧道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以解决中隔墙防排水问题为目标,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中隔墙进行设计和施工优化。而采用预埋无孔排水系统方案,通过先预埋无孔排水系统,正洞初期支护时再打孔排水,可以保证中隔墙顶注浆密实、排水体系通畅、防水体系不破损.这一施工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和任意滑移界面动网格技术的CFD方法,对我国高速列车和复线隧道条件下的压力波基本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避免数值计算产生不合理的物理现象,应用光滑启动技术。在验证本文数值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湍流流动模型方法,研究高速列车驶入单洞复线隧道时的压力波基本特征,揭示隧道内压力波的形成过程,得到不同断面上不同测点的压力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压缩波三维效应的影响下,近隧道入口断面不同测点压力差异较大,且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正压最大值也越大;在距离出口较近的断面上,当列车速度增加到一定范围,正压最大值反而减小;隧道衬砌上的正压最大值多出现在距离隧道入口较近处,而负压最大值则出现在隧道的中央断面上。  相似文献   
105.
根据乌鲁木齐西车辆段(简称:乌西车辆段)转向架检修车间的平面布置及规模,设计生产了新型双层悬挂式转向架检修流水线。流水线占地面积小,有效提高了转向架检修效率,方便检修作业。  相似文献   
106.
双线隧道内整体道床的施工可以通过另一条线运输材料,布设机具、行车调度都不是难点技术,但在单线隧道内,施工工序的安排受到很大影响,材料机具只能摆放在避车洞内或水沟电缆槽盖板上,不但影响了作业空间,而且对盖板破坏较为严重。托架式工具轨法所采用的材料机具简单,在经过工艺改进后,可以有效解决空间狭小的问题;通过拉日铁路盆因拉隧道成功实践,可供类似隧道整体道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随着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飞轮等储能元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储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针对地面存储式再生制动能量利用装置,首先总结了储能装置可实现的功能,然后介绍储能技术在地面式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和利用装置中的应用现状,最后从储能装置的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充放电控制策略、储能装置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8.
双层衬砌是盾构隧道一种相对较新的结构形式,其被用来以期解决单层衬砌隧道在防水和受力等方面上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结构相对更为复杂,目前工程界并无统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大连湾5号线火车站站到梭鱼湾南站跨海段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本双层衬砌隧道进行了2维荷载结构法有限元分析,研究内衬不同施作时机对于内外衬砌内力的影响。同时考虑到跨海隧道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对卸载过程对于内衬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隧道承受的外荷载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内外衬体现为协同受力,施作越晚,内衬承载越小。另一方面,若在施作内衬后外部荷载发生了卸载,会使得内衬产生拉应力,尤其是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会使得内衬首先压应力和拉应力循环,这会对防水产生不利的影响。综上,内衬的施作时机对于两者之间的荷载分担有着巨大的影响,且内衬施作后如果卸载会对结构有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内外衬之间相互作用不宜过强,本文依托项目也改变了原有设计构想改为考虑采用柔性垫层的结构形式,未来相关设计与研究可就此问题予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的总结,结合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大城市都市圈的经验成果,提出北京长安街走廊修建复线以解决高负荷交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修建复线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给出建议,认为修建复线应根据客流和交通需求分析进行模型测算后确定设站方案,合理分配两线的运输能力需求,缓解对既有车站及区段的冲击;根据工程条件和快捷性确定最高速度目标值,兼顾时间和效益;总结借鉴本轮建设规划中线路结构深埋的建设经验和专题研究成果,以降低结构深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0.
上海市目前轨道交通呈现"十字加环,多向辐射"的网络结构,为解决交通问题,研究建设一条轨道交通外围环线,形成双环结构。首先分析轨道交通环线的功能及设置条件;其次,以已建成两条环线的东京都市圈为例,统计站点周边1 000 m范围内人口密度及客流特征,以神奈川县和埼玉县间往返客流为例,着重分析外围环线功能特征,得出环线主要承担换乘功能,且外围环线缓解了内环线换乘压力,加强了组团间联系,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最后,将上海与东京都市圈类比,从轨道交通网络现状和客流需求两个角度,分析建设外围环线的必要性,探讨在中环附近建设外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