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篇
  免费   281篇
公路运输   1177篇
综合类   823篇
水路运输   761篇
铁路运输   1000篇
综合运输   1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卿伟宸  高杨  朱勇  章慧健 《隧道建设》2018,38(1):91-102
针对特大跨度四线铁路隧道,其开挖面积相当于6倍普通单线铁路隧道,开挖成洞难度大,尚无成功先例。以六(盘水)沾(益)铁路乌蒙山2号出口四线车站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开展特大跨度隧道施工工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撑索转换”,即利用“外锚”替换“内撑”,实现拱部临时支撑的安全拆除,降低拱部支护体系转换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并且突破传统软岩隧道施工中拆撑步长、跳拆等限制,提高了拆撑安全性及灵活性,同时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较大的工作面。2)通过“以索代撑”,即利用锚索取代临时横撑,避免临时撗撑拆除风险,使得开挖更加灵活。3)采用三台阶“撑索转换”及“以索代撑”施工工法,实现了特大跨度隧道台阶法施工。  相似文献   
992.
为掌握公路隧道调光参数的变化特征,更好地解决调光控制与隧道照明需求匹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环境简图法结合环形线圈车检器同步获取浙东沿海丘陵地区6条公路隧道的长序列洞外亮度L20(S)和交通流数据。实测结果表明: 1)对浙东地区,公路隧道春、夏、秋、冬季的L20(S)峰值比例约为0.95∶1∶0.95∶0.85,晴天、云天、阴天、重阴天的L20(S)比例约为1∶0.6∶0.18∶0.11; 2)L20(S)是影响浙东地区公路隧道照明需求的主要因素,其对调光控制节能的贡献超过95%,交通流对隧道照明需求的影响较为有限; 3)隧道越短,调光控制所取得的节能效果越显著,短隧道采用无级调光,照明能耗可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993.
金生吉  陈华  舒哲  何丽娟 《隧道建设》2018,38(5):740-746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以沈阳市南北快速干线隧道深17.8 m基坑工程支护体系中横向钢支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轴力变化值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不同工况下的钢支撑轴力进行模拟研究,得出各道钢支撑的轴力云图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壁主动土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每道钢支撑轴力在短期内均呈线性增长趋势; 2)同一断面钢支撑全部架设完成后轴力有所衰减,其原因之一是连续墙后的土体发生了流变现象,使得土体应力重新分配并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994.
于丽  王志龙  杨涅 《隧道建设》2018,38(8):1303-1310
为了解机械化施工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依托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大型机械化施工隧道群,开展大量围岩压力现场监测,根据测试结果对Ⅳ级和Ⅴ级深埋条件下围岩压力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规范荷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1)围岩压力监测数据从21~27 d开始稳定; 2)实测围岩压力小于《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隧道计算荷载; 3)Ⅳ级深埋条件下,侧压力系数为规范荷载侧压力系数的1.2~2.4倍; 4)Ⅴ级深埋条件下,侧压力系数为规范侧压力系数的0.86~1.43倍。  相似文献   
995.
This article evaluates factors driving perception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fisheries in Iwaki City, Fukushima Prefecture, Japan, following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accident.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lessons that may be learned for managing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in coastal management more generally. The 2011 accident has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Fukushima fisheries. Commercial coastal fisheries have been stopped since, and efforts to understand and monitor the effects of marine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on produce from the sea continue. Small-scale trial fisheries have, however, re-commenced with a view to gradually re-starting Fukushima fisheries over time.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s, discussion group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from Iwaki and Fukushima Prefecture more widely, three factors are discussed: the role of trusted local-level points of contact; the value of transparent monitoring and screening that acknowledges remaining limitations and uncertain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seriously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rapid and potentially irreversible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996.
移动型水质监测系统由无人巡航船和陆面监控平台组成。无人巡航船利用"北斗一号"传输水质信息,利用"北斗二号"和惯性导航系统输出的导航信息。无人巡航船可实现自主移动、采集水质信息和发送信息;陆面监控平台可接收水质信息,该信息能在以Lab VIEW为环境开发的上位机软件上显示、存储和查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3个通信试验的平均丢包率分别为2.42%、2.5%和2.3%,通信丢包率低,无人巡航船运行轨迹和预设轨迹基本重合,能准确巡迹。  相似文献   
997.
王新学  林少波 《水运工程》2015,(11):184-188
围海造陆工程涉及大量在海堤上进行抛砂施工的情况,施工控制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在建海堤的安全稳定性,但目前尚未有针对该种工况条件下安全控制方法的研究,更多情况下仍以工程经验为主,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由于施工不当所引起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本文结合汕头东海岸新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从海堤稳定性验算、施工安全监控技术、施工组织措施等几方面提出一套较完整的在建海堤抛砂施工安全控制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有效保障了海堤安全。  相似文献   
998.
结合大型反铲挖泥船的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反铲挖泥船集成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硬件结构、软件实现等内容。反铲集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反铲船的疏浚信息显示和设备监控等功能。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疏浚公司的大型反铲挖泥船上,经实际施工使用,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性能均满足实际疏浚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999.
采矿船PLC控制系统采用PROFIBUS-DP通讯网络实现主站与从站的数据交换和分布式控制功能,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处理核心,对采矿船各设备进行安全控制和信息采集。介绍了SCADA软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SCADA软件系统配合PLC控制系统对采矿船实施监控,可使监控界面直观、使用方便。实践表明,PLC控制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监控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近3个月的基坑冲淤变化监测,获得港珠澳大桥项目桩基施工过程中大量现场多波束和单波束测深仪观测的数据资料,对施工期基坑泥沙冲淤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得到基坑挖后冲淤量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有效保障正常施工的基坑开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