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81.
利用汽车的两自由度模型,应用Simulink软件仿真分析了车速与路面不平度对车轮随机动载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车轮随机动载的大小对路面疲劳应力的影响,指出了不同车速和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路面动力反应及损伤变化规律,即车速和路面不平度的增加将导致汽车动载的增加,从而加速路面的损伤。提出了针对路面状况调整车速可以降低车轮随机动载,从而达到减轻路面损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2.
将电化学机械加工工艺应用于汽车变速器齿轮齿面光整加工。结果表明,齿轮经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后,在保持原精度等级基础上,表面质量明显改善,表面轮廓平均算术偏差Ra可以降至0.2μm以下。变速器整体声压级测试表明,电化学加工齿轮后的变速器总体噪声指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3.
本文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损换算系数与实际不符的现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原理计算各路面破损型式换算系数值。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行驶舒适性指数评价模型。根据前人所做不同路面积水深度条件下漂滑试验结果并考虑车辙形状的影响,从行车安全性角度建立了车辙评价模型。将建立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模型用于试验路段的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4.
车辆动荷系数与路面平整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路面设计规范对车辆荷载的动态影响缺乏合理的考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并推导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与路面功率谱密度的简化关系表达式;基于车路相互作用,运用1/4车辆模型,通过求解其运动方程得到动荷系数的简化计算式,并利用IRI与路面功率谱密度的关系,导出了动荷系数与IRI及车速的关系式;引入IRI与连续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差σ的关系后,得到动荷系数与σ及车速的关系式,最后结合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提出各路面等级的动荷系数。  相似文献   
185.
路面平整度评价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路面平整度的定义出发,回顾了路面平整度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路面平整度各种评价指标,随后,总结了路面平整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最后,指出了路面平整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6.
通过改变增压器压气机壳体结构,实现压气机壳体的压力铸造,以达到降低机壳内表面粗糙度和实现流道的可加工性,同时讨论压气机壳空气流道内表面粗糙度对压气机工作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7.
安装船舶隔振系统时,由于不同隔振器实际承载和变形量的偏差,需要使用垫片来调整安装间隙。而已有研究表明,隔振系统中垫片的表面工艺质量与法向接触刚度有关联。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分析推导垫片法向接触刚度与材料属性、表面工艺质量的关系式,结合表面粗糙度与分形参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表面工艺质量参数(如粗糙度、粘合率等)估算垫片法向接触刚度的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垫片法向接触刚度随表面粗糙度值的减小和粘合率的增大而增大,且粘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当粘合率一定时,法向接触刚度在Ra 36.3μm时变化较小,而在 Ra £6.3μm时变化较大;综合考虑垫片加工水平、加工成本以及接触面对系统的影响,建议垫片表面加工精度取Ra=6.3μm为宜。  相似文献   
188.
郭志军 《交通标准化》2013,(19):133-134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路面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运输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合当前路面平整度状况,对现有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方法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以促进相应方法在路面质量检测中的合理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9.
为了分析悬臂浇注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PC)箱梁桥在梁段之间存在的竖向接缝对混凝土整体强度影响,通过2座实桥与室内模型梁的接缝混凝土强度测试和承载能力试验发现: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大部分接缝处混凝土强度与腹板一般位置相比存在一定折减,其主要原因在于接缝附近端部混凝土由于振捣比较困难,混凝土沉积不均匀,导致接缝处混凝土质量要比一般位置混凝土质量差;接缝处不同混凝土粗糙度对混凝土箱梁抗拉强度有影响,其开裂荷载比整体一次浇注模型梁有所降低.因此施工中必须控制其接缝质量,增加交界面混凝土粗糙度,以提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90.
考虑表面微观粗糙度的轮轨接触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接触单元方法,结合初应力法,采用测量获得的表面微观粗糙度,对轮轨弹塑性接触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轮轨的表面接触压力分布等结果。结果表明,轮轨表面微观粗糙度度使得接触区的峰值接触压力大大高于平整接触表面的接触压力,会造成轮轨表面出现塑性变形。对含表面粗糙度的轮轨接触问题,进行弹塑性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