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80篇
公路运输   436篇
综合类   405篇
水路运输   232篇
铁路运输   187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Variable speed limit (VSL) and ramp metering (RM) affect freeway traffic operations in different ways and, accordingly, result in different effects on system travel time.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to help determine which control measure should be selected given different freeway bottlenecks and traffic conditions. The bottlenecks considered included an isolated merge bottleneck, a merge bottleneck with a closely spaced upstream off-ramp, and a diverge bottleneck with a closely spaced upstream on-ramp. Two RM and a VSL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considered, including the ALINEA, ALINEA/Q and feedback based VSL. The maximum achievable improvements in system efficiency by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tested using modified cell transmission models.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that combined ALINEA/Q and VSL control was also proposed. The effects of VSL and RM control on system travel time at different freeway bottleneck areas were compared to identify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control measures.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 was propo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at different bottlenecks and the ex-ante estimation of control eff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任碧能 《隧道建设》2018,38(6):1009-1013
为提高地铁线路纵断面精调效率,避免调坡后出现相邻区段坡段超限,利用上下限线法,建立轨面线允许上下浮动的上下限线范围进行辅助调坡,协同调整变坡点和竖曲线半径与上下限线关系进行纵断面优化,并应用于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纵断面掘进偏移事故中。结果表明: 1)采用上下限线法可以快速判断盾构掘进是否竖向超限,并方便快速确定调坡方案,避免多次调坡反复验算问题; 2)采用上下限线法可以避免对已实施段盾构隧道的调坡超限; 3)上下限线法成功应用在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偏移事故中,采用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找出指导后续推进的调整方案,避免盾构停机造成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03.
某软土地铁车站基坑纵向滑坡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维真  谭勇 《隧道建设》2018,38(Z2):183-189
狭长形地铁车站基坑在分层开挖过程中会形成临时纵向多级边坡。当挖方边坡位于软弱地层时,如果设计或施工不当将会面临基坑纵向失稳风险。针对某软土地铁深基坑纵向滑坡事故案例,在考虑参数变异性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坑内临时边坡展开调查分析,并从工程角度对土坡发生深层滑移破坏的原因进行探讨。调查结果表明: 第1级边坡的坡度是影响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1∶1.75(V∶H)的施工坡度不能满足下卧软弱淤泥质土条件下该局部边坡的稳定性(失稳概率高达88.92%),只有当坡度缓于1∶3时才能保证安全。为防止此类临时挖方边坡失稳,最后给出考虑土体强度参数变异性的最优边坡坡度。  相似文献   
104.
山区复杂路段交通事故频发,行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该路段下的主动限速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主动限速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构成,并且对车辆的运行安全车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提出了主动限速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对该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调试,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比较合理,能够指导驾驶人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重复蠕变试验,利用Burgers模型对各沥青胶浆的蠕变过程进行模拟,从胶浆的蠕变劲度黏性成分Gv、累积应变γacc和蠕变柔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阻燃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表现.结果表明:纤维和复合阻燃剂的加入均会增大阻燃沥青胶浆的Gv并降低γacc,3种复配比例的阻燃沥青胶浆中M-FR1和M-FR2的Gv值相等且最大;而M-FR1沥青胶浆的γacc最小;其次是M-FR2.这两种阻燃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均要优于常规掺量下的木质素纤维沥青胶浆.蠕变柔量分析结果表明,M-FR2阻燃沥青胶浆的瞬时弹性变形柔量JE和延迟弹性变形柔量JC占总柔量的百分比之和最大,高温抗变形能力最强.综合各阻燃沥青胶浆的蠕变力学特性,推荐复合阻燃材料的最优复配比例为15%矿物纤维+6%复合阻燃剂(即M-FR2).  相似文献   
106.
立足于介质差异,考察桩周介质、桩周介质层、桩底介质的差异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介质差异会极大地影响波的传递和波的桩底反射波幅。对误判实例进行解析,提出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前务必掌握成桩地质柱状图和桩体混凝体强度,以减少导致误判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7.
首先对振冲碎石桩法在不同土质地基中的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应用振冲碎石桩法处理高液限软粘土地基的施工、加固效果检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高液限的软粘土地基,常规的排水固结方法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形成复合地基,可以较好地解决高液限软土地基的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对普通船用低碳钢拉伸实验进行数值校准计算,确定用于数值仿真计算中的材料最大失效应变参数。通过改变有限元网格大小,确定不同网格密度对应的材料失效应变与工程断裂应变的关系,绘制了数值计算中材料失效应变的修正系数α曲线。  相似文献   
109.
低液限粉土综合稳定后干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海生 《中南公路工程》2004,29(1):64-65,92
通过干缩试验对低液限粉土经过无机结合料处治后的变形性能与其它半刚性材料进行比较,对低液限粉土处治后的干缩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