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548篇
综合类   59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26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分析了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几种控制扭振的技术措施,介绍了液力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减振隔振原理和控制系统,并提出了与其相关的问题,得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
轿车悬架阻尼二阶最优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元杰  陈宝莲 《汽车工程》1999,21(6):353-357
本文以半动悬架与二阶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被动悬架阻尼的主动力表示,结合对最优控制力的分解以及最优评价指标,振动加速功率谱密函数与系统振动阻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多自由度汽车振动系统在随机输入下以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极小为目标的悬架最优减振器阻尼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7自由汽车振动最优减振器阻尼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33.
邵益勤  李伟 《汽车工程》1999,21(6):358-363,343
本文介绍了柔性约束颗粒击阻尼技术及其减振机理,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薄密闭腔体壁板振动和内部噪声的控制。实验证明,该技术结构简便,控制频带宽,减振降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4.
奥迪A8轿车配备了全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此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和车身的运动状态,并在4个可选模式(自动模式、舒适模式、动态模式和高位模式)中实现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其每个减振器都可进行单独调控,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下均能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在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35.
36.
静刚度作为评价橡胶减振器整体性能的主要参数,是减振器产品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橡胶减振器静刚度计算模型,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静刚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刚度计算理论的正确性。接着以静刚度模型为设计基础,建立舱室环境下橡胶减振器的约束条件,实现了在额定静刚度和限位器高度下橡胶减振器的结构尺寸设计。  相似文献   
37.
<正>2004年10月23日发生的新泻县中越地震中,上越新干线受到了损伤,"朱鹮325"号高速列车甚至发生了脱轨事故。此前也曾研究过铁路土木结构物的抗震补强设计方法,并且引进过早期的地震检测系统等,以这次的脱轨事故为契机,除了上述抗震措施的研究应用外,还应该寻求防止车辆脱轨与溜逸的对策。根据对车辆的各种研究可知,提高车体横向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抑制车辆的振动,可作为地震时有效的防脱轨对策。因此,以这类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38.
垂向弯曲振动的抑制对于提高轨道车辆的运行舒适度非常必要,为此正在开发一系悬挂减振力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在新干线上进行的车辆运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对车体减小垂向振动加速度十分有效,并提高了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39.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主要有15个品种:汽车空调器、汽车照明及信号装置、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车身附件及零件、制动器及其零件、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及零件、车轮及零件、悬架减振器、离合器及其零件、转向系统及其零件、空气压缩机及未列名零部件。出口居前五名的汽车零部件品种为:未列名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悬架减振器、车轮和车身附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0.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