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phas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wer source of an underwater glider propelled by the ocean's thermal energy is the key factor in glider attitude control. A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thalpy method to analyze the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process under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Phase change is not an isothermal process, but one that occurs at a range of temperature. The total melting time of the material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s decreases 8 degrees, the total melting time increases 1.8 times. But variations in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phase change, and the slope of the temperature time history curve remains the same.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phase change is completed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hase change process is also affected by container siz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power source's cross sectional area. Materials stored in 3 cylindrical containers with a diameter of 38ram needed the shortest phase change time. Our conclusions should be helpful in effective design of underwater glider power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使用自主研制的新型高光束质量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对U74钢轨进行相变硬化,并对硬化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半导体激光处理后的表面区域晶粒结构明显细化,硬化层硬度HV0/20可以达到800~900,比基体硬度提高3~4倍,沿半导体激光器光斑的不同轴向扫描对硬化层有很大影响,沿慢轴方向扫描得到的硬化层深度要远高于快轴方向的硬化层深度,硬度沿深度方向在过渡区附近迅速下降至基体硬度。实验表明,慢轴方向的相变硬化效率约为快轴方向的4倍。  相似文献   
13.
就路基的开挖与填筑对其下多年冻土上限的影响,从相变和热传导的角度来考虑,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多年冻土上限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是一种超高强度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了Q&P钢的热处理工艺,并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Q&P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2016MPa%。其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残余奥氏体呈膜状分布。残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机电设备》2003,20(2):11-11
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攻关,在冷凝器的传热机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类环状流沸腾传热强化新机理和紊流液膜冷凝传热强化新机理”,并依据这一理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类环状流”新型冷凝蒸发器。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基于基础研究成果所进行的新型产品研制,是一种最有成效的研发模式。 低温冷凝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制氧、化肥生产及其他石油、化工、炼油等设备中。国内外现有的这类冷凝蒸发器均采用传统的相变传热机理和结构,传热效率低,由此导致这些大型设备中的冷凝蒸发器不仅体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载热密度、高传热性能的冷却介质是解决船用柴油机大功率化、紧凑化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纳米流体冷却介质在柴油机上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针对船用柴油机散热要求,提出了具有高载热密度的相变流体冷却 技术.研制了石蜡乳状液相变流体并分析了其在船用柴油机上应用的相关性能.为了强化相变流体的传热性能,结合纳米流体技术,制备了纳米粒子/石蜡乳状液复合相变流体,并阐述了该流体在船用柴油机上的应用特点.最后探讨了新型冷却介质在柴油机上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使用工业级正十五烷作为相变微胶囊的囊芯材料,制成定形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浇筑成圆柱形试件,发现其在升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平台期"。将相变微胶囊掺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发现相变材料能减缓沥青混合料温度上升速率,降低沥青混合料温度,且掺量越大,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series of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co-hydroxyethyl methacrytate) (p (NIPAM-co-HEMA))microgels were prepared through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ge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microgels with narrow distribution remain goo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fter incorporation of functional -OH groups. In marked contrast to the general rule, incorporation of hydrophilic HEMA makes the volume-phase-transition temperature shift to the lower temperature due to the strong intermolecular H-bonding between amide and -OH groups, -OH and -OH groups.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阻和应变测量的方法,研究了单向压力对Heusler合金Ni56.3 Mn19.3 Ga22.8 C1.6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小于4.44MPa时相变温度随压力值的升高而降低,dT/dσ=0.648K/MPa,说明了一定的压力阻碍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当压力大于点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压力超过了临界值而引发了另一种相变.实验结果符合Clausius—Claperon方程.  相似文献   
20.
提出Sullivan的一个推广模型,分析了相变级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