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5篇
  免费   104篇
公路运输   921篇
综合类   359篇
水路运输   1129篇
铁路运输   415篇
综合运输   29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1.
崔玉国  陈旺 《隧道建设》2017,37(6):735-741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短管节在牵移和拉合过程中易发生偏移与倾斜,且GINA止水带压缩到设计值难度较大。以南昌红谷沉管隧道为例,从准备、牵移、拉合及后处理4个阶段介绍短管节对接拉合施工工艺。通过对底钢板打磨、涂抹黄油等,减小底部摩擦阻力。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液压数据量测、钢端壳间距测量等措施,对短管节轴线及平面控制。实践表明:GINA止水带压缩量误差仅为+4 mm,短管节轴线及平面偏差均在可控范围内,短管节干坞内拉合对接操作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82.
朔州市七里河片区综合管廊共建设了怡西路、怡东路、顺义路共7.6 km的综合管廊。结合其设计特点,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纳入管线、断面选择、平面布局、节点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国内首条变截面沉管隧道工程-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总结了变截面管段成型预制技术难点及对策;分析了管段起浮及浮运过程中干舷及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建立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型,揭示其结构空间受力特性。分析表明,管段预制时在内部模板台车上设置连续桁架作为补偿可较好满足截面渐变段成型预制的要求;对道路线形进行小幅度调整使结构横向对称、在渐变端增加压载及合理布置压载水箱可有效解决管段起浮及浮运阶段管段横、纵向倾侧的问题;变截面沉管隧道的三维空间受力特性较为明显,设计过程宜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以更准确地分析不同断面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配筋。  相似文献   
84.
张志贤 《航海》2015,(2):68-69
某VLCC某航次造水机空载时造水量基本正常,而满载时不能造水。经轮机人员分析、拆检,终于找到故障原因,并采取正确措施使造水机起死回生,圆满地解决了VLCC用水紧张难题。  相似文献   
85.
船用LNG管路的应力大小和分布对于管夹的布局非常敏感,提出一种船用低温管路管夹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以管路应力为目标函数,管夹数量和位置为变量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基因同化-遗传算法。在该算法中,管夹的数量和位置可同时进行优化。将该方法应用于某LNG液相管路,有效的降低了管路的应力。  相似文献   
86.
李朋  郭海燕  李效民  张永波 《船舶力学》2015,(10):1227-1234
文章进行了干涉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分为立管前后排列和并肩排列两部分。立管间距为3~10倍直径,模型材料采用有机玻璃,长1.5 m,外径18 mm,壁厚2 mm,边界条件均为铰接,外流速分别从0.3~0.8 m/s,每级增加0.1 m/s。通过在立管表面粘贴应变计获得动态应变数据,分别从立管的横向动态响应、振幅、频率等方面对前后排列、并肩排列立管以及和单独立管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有外流通过时,立管会受到其他立管尾流的影响,漩涡脱落引起的振动由于间距及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显著不同,使得立管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以及漩涡的脱落形式同单个立管相比均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对海底管道建立微段和整体的力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求解顶部张紧器应提供给管道的张紧力。对比编程计算和Abaquas数值模拟结果,验证编程求解代替软件模拟计算的可行性和便捷性。探讨海域水深、管道入水角度、管重对张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铺设水深和单位长度管重,所需张紧力增加;而增加铺设角度,所需张紧力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蓄能器吸收液压冲击的作用,应用AMESim仿真分析平台,建立带蓄能器的100 m长等径直管液压系统模型,对接入蓄能器前的直接和间接液压冲击进行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消除直接液压冲击,理论计算得到所需蓄能器的最小容积,对接入蓄能器后的直接液压冲击仿真分析表明,计算所得蓄能器容积过小,液压冲击吸收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得到蓄能器容积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89.
以一离心泵为对象,进行模型泵叶轮进口前非定常流动的PIV试验及数值模拟。基于PIV试验结果可知,在不同流量工况下,吸入管内均存在着较为强烈的预旋流动,预旋流的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且泵偏离设计流量工况越大、与叶轮距离越近,预旋流的绝对速度越大。同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吸入管内部流场中涡线、压力脉动等的非定常变化,得出在小流量工况下,吸入管内非定常预旋流动将会引起与叶轮转频较为接近的压力脉动,从而对整个泵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0.
加载二极管的频率选择表面和能量选择表面(以下统称"自激励表面")具有自适应的防护特征,能够防护强电磁攻击。二极管本身参数的测量是自激励表面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准确测得二极管特征参数对于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防护表面至关重要。介绍传统去嵌入法,针对传统去嵌入法存在校准件制作精度要求高、相位延时有范围的缺点,改进了用于二极管参数测量的去嵌入算法;测量几种不同PIN型号的二极管,通过对比PIN参数手册与测试结果,验证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