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94篇
公路运输   904篇
综合类   511篇
水路运输   397篇
铁路运输   798篇
综合运输   7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砖混类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填筑的再生路面在移动荷载下的力学响应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再生混合料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特点;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再生路面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再生路面力学响应规律;并基于正交试验,就再生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及再生骨料掺量对结构力学响应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压碎值大、密度小、吸水率大的特点,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分别增大与减小,再生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将砖混类再生骨料用于基层铺筑时建议掺量在40%以下,并应严格控制再生骨料中砖混比例;(2)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动力响应具有“应变集中”与“应变交替”的现象,最大竖向应变达到381.94με;(3)建筑垃圾再生路面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对道路性能的影响大于再生骨料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垃圾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横风作用下移动车辆的脉动风速谱形式,不依赖于传统的Taylor“冻结”假设和各向同性湍流假设,围绕移动车辆的脉动风速时程生成方法,在传统的谐波合成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直接生成法”。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了不同离地高度、不同平均风速、不同车辆移动速度等因素对移动点(或移动车辆)脉动风速自相关系数函数的影响。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建立移动点与固定点自相关系数函数的关系式,并最终推导出移动点的纵向脉动风速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移动点(或移动车辆)脉动风速的“直接生成法”相比传统的“逐步提取生成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进一步的,提出的移动点纵向脉动风速谱模型由于不依赖于Taylor“冻结”假设或各向同性湍流假设,也未额外地引入横向脉动风速谱,而仅依靠移动点的纵向脉动风速时程而逐步分析推导而出,这与数值解所采用的条件一致,因而使其计算值与相应的数值解吻合较好,表明提出的移动点纵向脉动风速谱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研究结论可为移动车辆脉动风速谱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水压复合软土地层曲线管幕施工技术难题,以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施工为依托,分析临海复合软土地层、高地下水压力以及敏感周边环境对施工的苛刻要求和巨大风险。总结出包括顶管机选型、高水压顶管始发和接收技术、小间距曲线顶管精度控制技术、管道结构和密封测试、复合地层顶管泥浆及障碍物处理措施的曲线顶管管幕综合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复合地层顶管设备和泥浆优选、高水压顶管施工密封性、曲线管幕精度控制和顶管事故处理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94.
机车检修质量是保证机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提出采用PDA实现机车检修管理的思路,解决因机务段工作区域分散、人员移动性较高而造成作业困难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重点介绍基于PDA的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的架构、功能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在研究了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提出了推广的3条途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BS架构及移动短信服务,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指出了如何利用这3条途径使客票系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得以推广,扩大用户数量,方便用户出行.最后,经过比较认为BS架构是最适合的推广途径.  相似文献   
996.
高速列车独特的轮轨耦合移动接地系统在其行车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不合理的接地设置无法有效降低车体暂态过电压幅值,会造成设备绝缘击穿,同时,窜入车体的环流会恶化车载设备、轴承的电磁环境,车载设备与人员安全也需要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对高速列车的移动接地系统性能研究,需要兼顾接地电流与车体过电压两项重要指标进行优化改进,服务于提升动车组长期的服役性能。以吸上线区间和电分相区间的“车-所-网”供电和回流系统为例,对动车组车载设备进行参数测量,对“车-所-网”供电系统进行等值计算。基于车载关键设备的实测阻抗参数,构建“车-轨-网”牵引供电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车载牵引供电系统高压侧操作过电压特性以及车体过电压的传播规律,解析列车接地系统对车轨环流及车体过电压分布的影响机制,并结合接地回流及车体过电压两方面指标,对比不同接地阻抗参数及布局方式对车体过电压与车轨环流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一套基于调整电阻、电感以及接地方式的平衡了电压与电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97.
新型列控系统是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与技术探索,无线闭塞中心作为新型列控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实时控制列车间的追踪间隔,保障管辖范围内列车安全运行。为发掘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设计中的不足,需利用测试平台对其安全功能进行充分验证。既有无线闭塞中心测试平台由于逻辑及数据结构设计问题,难以适配新型列控系统的工程数据,且无法满足新型列控系统部分功能的测试需求。通过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工程数据及无线闭塞中心系统功能,对既有测试平台进行升级,将逻辑构建方式由以数据为基础调整为以模型为基础,降低测试平台与工程数据的耦合性;利用真实线路数据及新型列控系统中典型运用场景对该测试平台功能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解决了适配度不高、数据配置复杂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多场景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998.
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的移动闭塞为例,介绍了移动闭塞技术下的ATC模式以及针对工程项目制定的运营辅助手段———后退模式,并讨论了一期工程中运营的故障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99.
为解决桥梁施工或运营阶段因全站仪测站被破坏而导致测量数据无法比较的情况。该文提出一种全站仪测量分析的移动测站法。该方法利用桥梁结构上选定的固定点建立永久性的局部控制网。通过测站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将各次测量数据都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中比较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仙桃汉江大桥运营期的长期健康监测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客户服务中心是通过各种高效的手段和有经验的人工座席,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以及业务受理和投诉等服务,以完成各种功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