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7篇
  免费   353篇
公路运输   2574篇
综合类   1798篇
水路运输   519篇
铁路运输   1276篇
综合运输   3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采用劈裂注浆法提高煤系地层锚索抗拔力的应用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K98工点煤层锚索施工中采用劈裂注浆法提高锚索抗拔力实例,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施工工艺,对类似锚固工程设计及施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2.
63.
山区高速公路出现大量高墩大跨桥梁,这些桥梁桥墩承台及墩身体积都比较大,给施工控制造成很大难度,结合关口垭三号桥大体积砼浇筑的成功经验简述大体积砼承台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4.
文章简要论述了地铁区间施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并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工程实践,分析了盾构法在地铁区间施工中的控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5.
仓安路高架工程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仓安路高架工程的两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了静载荷试验。两根试桩均为钻孔灌注桩,且采用了桩端后注浆技术。本文介绍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桩端后注浆技术,概述了本次试验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以有效地提高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6.
姜景山  陈浩 《铁道勘察》2005,31(5):79-81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从既有地铁2号线下方穿过,为了控制既有线沉降,在车站完成中洞衬砌和侧洞管幕施工后,采取了专项地层注浆加固及恢复措施。介绍了注浆施工的浆液选配、注浆设备、过程监测及注浆效果;对注浆恢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在软弱混合岩粉砂质粘性土层中暗挖施工地铁隧道,由于该土层的工程性质较差,呈软塑状,含水丰富,含砂率高,粘性很差,孔隙比达到0.9,自稳能力差,暴露后马上坍塌,自稳时间短,承载能力差,遇水后几分钟便软化崩解,触变性强,施工扰动易液化,导致隧道施工困难。在此,结合工程实践,开发了在此种土层中施工的经济合理方法,且能满足工期要求。施工前,进行地面加固、超前降水等措施;施工中,进行超前支护,提高每循环作业的施工速度和效率,每循环完毕,及时封闭掌子面。为类似地层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国道107线清远北江大桥南通#台身开裂,采用基础注浆方案进行加固,控制了病害的发展,满足了交通使用要求.文中对其注浆加固方案、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9.
用注浆充填法治理郑少高速公路采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路基采空区或下伏空洞是一种不良的地质现象,严重危害公路路基的稳定和正常运营。文章总结了采用注浆充填法处理郑少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0.
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研究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以实际施工中拟定的双侧壁导坑加拱部跳挖法为基础,采用开挖分步相同、开挖顺序不同的三种施工工法。工法一和工法二均先开挖左侧壁导坑,再开挖右侧壁导坑,工法一先开挖两边,再开挖中间,工法二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工法三的左、右两侧导坑同时开挖,拱部土体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对三种施工工法产生的地面沉降、洞周塑性区及洞周变形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认为工法三最为不利,工法一是最优的。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工法二为实际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工法,该工法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可控制在30mm以内,满足沉降控制及对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认为:若地面有建筑物需要保护,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导坑,拱部也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