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92篇
公路运输   200篇
综合类   386篇
水路运输   134篇
铁路运输   926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建立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在钢轨波磨不平顺激扰下,不同运营速度时轮轨力响应及轨道结构各部件的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钢轨中长波波磨激励下,运营速度的改变对轮轨力响应最大值影响较小,但对轮重减载率影响较为明显;钢轨垂向振动主要表现为中高频振动;随着运营速度增加,轨道板及底座板在中高频范围内的振动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62.
考虑群桩基础间土的分层、桩对土的“加筋效应”及桩与桩相互作用情况下的剪切变形传递法用于计算桥梁群桩基础沉降,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3.
介绍软土地基条件下高速公路桥台桩基变形规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目前软基中桥台桩基变形规律的试验、有限元分析以及路堤下覆软土侧向变形引起的桩身土压力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的桥梁桩基工程的有限元分析成果,探讨桥台桩基变形的基本规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建议采用有限元分析和离心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4.
对两种不同设计尺寸的拱涵,取拱涵和周围土体作为整体模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拱涵进行应力分析.计算结果定量地揭示了涵台墙身刚度以及填土性质对拱圈应力的影响,表明涵台墙身刚度对高填方区的拱涵承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喷撒颗粒的增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向轮轨接触间喷撒颗粒时的摩擦模型,并将此摩擦模型应用于修正的轮轨粘着理论中,对喷撒颗粒的增粘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理论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向轮轨接触间喷撒颗粒的增粘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且增粘效果和轮轨的表面状态、颗粒的质量和进入轮轨接触面间的颗粒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66.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是否宜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我国运输市场需求,各种交通工具不同行程所占份额及其规律,国外磁浮运输技术的不成熟性及我国在这一领域工作基础的薄弱程度,磁浮运输存在运能小、投资大、兼容性差等固有缺欠等实际出发,认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不能采用磁浮技术。  相似文献   
67.
研究表明,列车提速后轮轨辐射噪声呈上升趋势,速度加倍噪声提高约8~10dB(A)。针对轮轨噪声的特点,采用阻尼材料镶嵌在轨腰两侧,可降低轮轨噪声。通过对阻尼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的合理设计可达到降低轨辐射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在高速铁路上行驶的高速列车速度很快,如何保障运行安全,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高速铁路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机车车辆、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运输组织,都与运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概括起来,解决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要从  相似文献   
69.
轮轨接触温升及其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传热学原理建立了轮轨接触传热的二维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法求出了轮轨接触区的接触温升的解析解。由于解析法难以求出接触区以外的温升,数值方法得以应用,因而应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轮轨接触温升的完全数值解。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数值解和解析解间的差别随列车速度和蠕滑率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只要求轮轨接触区的温升,鉴于解析解计算速度比数值解快得多,从工程应用上来说,解析解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0.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质量(快速、安全、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近年来我国铁路实施了分批分级的提速计划.客运由100 km*h-1逐步提速到120 km*h-1、140 km*h-1、 160 km*h-1、200 km*h-1,与此同时,货运由50 km*h-1 逐步提速到60 km*h-1、80 km*h-1、100 km*h-1.并正在实施快速和高速客运专线(200 km*h-1~300 km*h-1)的建设.而我国既有线上桥梁大多数为中小跨度(20 m~40 m)简支PC T梁和钢板梁,这些过去不同时期建造的桥梁,当初设计时列车速度不高,当时的规范也未对列车通过桥梁的走行性评定做出规定.在提速中发现空载货车在以大于60 km*h-1速度通过中小跨度桥梁时,桥梁发生了较大的横向谐振,特别是上承式钢板梁,最大横向振幅达12 mm.在客车以大于160 km*h-1速度通过这些桥梁时,横向振幅也大于<桥检规>参考限值.因此,如何通过仿真分析再现桥梁动力响应的理论研究,如何改造既有线桥梁使之满足提速后列车走行性的要求,以及研究适合快速和高速客运的桥梁结构型式,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