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0篇
  免费   128篇
公路运输   654篇
综合类   464篇
水路运输   781篇
铁路运输   410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降低汽车噪声的前提条件是准确确定噪声源位置及声强等参数,声场空间变换方法是确定噪声源位置的一种较好方法,阐述了声场空间变换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给出了应用实例,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砂卵石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以青海循隆高速公伯峡隧道为依托,借助PFC3D离散元软件对公伯峡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进行三维模拟,重点研究以密排短管棚预支护为根本前提,以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为施工方法的砂卵石地层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并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隧道台阶开挖时,围岩应力集中范围逐渐从拱顶过渡到拱腰,直到拱脚,对应的塑性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密排短管棚对塑性区的发展有一定的“遮拦效应”; 围岩横纵向变形规律一致,主要是向隧道临空面产生收敛变形,且密排短管棚形成的梁拱效应限制了掌子面前方位移发展; 2种方法得到的初期支护变形规律一致,均呈阶段性变化,拱顶下沉累计值大于周边收敛累计值,且两者的最终变形量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03.
磁测式船舶姿态自动测量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春生  杨晓东 《船舶工程》1999,(5):42-46,27
利用三维磁传感器直接敏感在同状态下两个不同坐标系中的船舶综合磁场三维磁感应强度,研制了出一种新型的船舶姿态实时测量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测量原理,误差分析,校正原理与方法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寒区公路隧道的不断增多,寒区隧道的保温问题也受到广泛重视。为了分析计算此类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验证寒区隧道保温设计的必要性,确定保温设计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文章以某市西山隧道为背景,结合东北冻土的热力性质特点,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nsys,对寒区隧道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且将计算的理论数据与实际测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温度场的分布、初期支护以及二次衬砌的温度变化过程,对隧道保温效果进行评定。数据对比表明,将保温层设置在二次衬砌外侧是比较合理的,但在东北寒区,对于断面半径达7m的大断面隧道,仅使用40 mm厚的PU硬质聚氨酯泡沫板作为保温材料是不合理的。为使设计经济合理,保温材料在径向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厚度。  相似文献   
105.
马俊  胡导云  杨平 《隧道建设》2019,39(12):1965
为解决常州地铁1号线翠竹站-常州火车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因预留钢管片错环造成联络通道平面斜交的问题,采用Z字 型联络通道结构方案及平面斜交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方案,对冻结全过程进行温度与变形实测,分析其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以及因 冻胀引起的地表位移变化规律。 得出以下结论: 1)因加强冻结孔的加强作用,其变化规律与常规直交联络通道有所区别; 2)下行 线左侧外侧测温孔外部测点降温速率比内部测点快,而内侧测温孔内部测点降温速率比外部测点快,下行线右侧恰好相反; 3)下 行线左、右侧测温孔开挖时温度回升的测点分别为外部测点与内部测点; 4)联络通道地表隆起最大值分布线亦倾斜,其最大倾角 约为36.2°,与联络通道倾角相近。  相似文献   
106.
赵晓鹏  姚琦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77-179,195,I0018
CFC复频电导法与TEM瞬变电磁法是我国目前较为先进的隧道超前探水技术。以CFC与TEM在我国某铁路隧道中的应用为例,简述CFC与TEM的方法原理,并结合开挖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表明,CFC探水技术抗干扰能力更强,探水预报结果更为准确,特别是在电磁环境复杂的隧道。  相似文献   
107.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装备指挥效能评估进行了研究.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指挥的特点,设计了装备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指挥效能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场地平整的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登国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263-265,285,286
场地平整设计已成为许多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开发区域的开发强度、出地率、开发成本、土石方平衡等诸多因素。针对场地平整设计的方法及设计要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9.
雷飞亚 《隧道建设》2019,39(Z1):245-256
为研究寒区隧道围岩在持续低温作用或冻融循环作用过程中,考虑岩体相变过程中多相体各组分变化引起的岩石热学参数差异对围岩温度场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已有岩体未冻水含量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导不同孔隙率下岩体的热学参数计算公式。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考虑相变过程的围岩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考虑潜热时不同孔隙率下围岩冻结缘的空间形态变化规律,及相变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饱和岩体孔隙率越高,对岩体整体热学参数影响越大; 2)低温持续作用围岩时,冻结缘向围岩深处移动并不断变宽,其宽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关系; 3)饱和围岩孔隙率对冻结缘移动速度影响较大,但对其宽度基本无影响; 4)由于相变潜热,岩体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围岩温度时程曲线出现不对称阶梯状形态,且其阶梯形状宽度与围岩孔隙率呈正相关; 5)冻融循环过程中,升温及降温过程中冻结缘临近岩体温度梯度存在差异引起的传热效率不同直接导致升温、降温时程曲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出现; 6)沿硐室围岩径向向外,各处围岩体的温度时程函数与加载的温度函数存在着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的现象,且岩体孔隙率越高该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0.
During the period 1992–1998, 38 isobaric RAFOS floats were deployed to sample the subsurface flow of the California Undercurrent. The deployments, released over the California continental slope west of San Francisco, have sampled robust year-round poleward subsurface flow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current most seasons and the combined inshore current and Undercurrent in winter. Two other types of flow have been seen: a region of weak flow with little net displacement just west of the California Undercurrent, and an active westward propagating eddy field. This eddy field appears to be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moving floats from the Undercurrent into the ocean interior. The observations and statistics from the RAFOS floats are compared with Lagrangian estimates of particles tracked in a global high resolution ocean simul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idelity of the model along an eastern bound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the flow reasonably well, but underestimates both the mean and eddy energies by a substantial am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