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6篇
  免费   465篇
公路运输   1588篇
综合类   923篇
水路运输   847篇
铁路运输   733篇
综合运输   7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991.
苏伟 《铁道勘察》2020,(3):48-5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坡地地铁高架车站的基础结构设计方案,以减少前期场坪及临时边坡的处理费用。依据建筑及铁路行业规范,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2层地铁高架车站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地铁高架车站基础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坡地采用坡率1∶1.25的多级放坡浆砌片石刷坡处理,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车站基础采用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吊脚结构基础,嵌固端取为桩顶,保证其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桩基则依据边界条件进行分段受力验算,加强其强度及延性设计,并保证足够的嵌固深度穿透滑裂面,可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减少前期场地及边坡的处理费用,降低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992.
毛建辉  顾解忡  周健 《船舶》2015,(2):14-19
半潜起重铺管船是一种技术形态复杂的海洋工程船舶,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大型起重铺管船在稳性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对船型和主尺度选择的影响,希望能对同类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杨立峰 《北方交通》2012,(10):28-30
阐述了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加宽施工技术,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地基变形特征及其引发的大型污水处理池混凝土结构破裂渗漏风险,研究人工降水、开挖与桩基加固、滨海潮汐地下水渗透等条件下的地基变形特性,并建立地基变形基本方程及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统一函数表达式。结合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工程,分析了工程区域施工及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地基变形及其对结构受力的不良影响。结果表明:i)地基变形曲率对结构受力产生直接影响,曲率半径越小,结构的附加应力越大、致裂风险越高;ii)结构高度越大,对地基弯曲变形的反应越敏感;iii)结构抗弯刚度突变处,应力集中程度高、局部应力超限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995.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浸水后的时空变形特征是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和浸水试验为手段,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条件下的复合地基变形。研究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随着桩数的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群桩效应均随之增加;不同深度处的湿陷变形速率曲线规律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土体湿陷变形呈现时间早、速度快、变形量大的特点;在浸水试验试坑竖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变形分析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某新建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并桥位建设,新旧桥梁桩基距离近的结构特点,采用岩土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建桥梁施工及运营期既有桥梁基础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桥梁建成后,既有桥在运营荷载作用下基础平均沉降值为2.7 cm,最大横桥向变形值1.2 cm。施工期不均匀沉降值1.4 cm,桩基受力增大10%,桩身最大压应力为8.68 MPa,承台最大拉应力为1.18 MPa,既有桥桩基变形量及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97.
With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rise of global megacitie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externalities of urban systems, and especially of urban form,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The question of optimal urban form has been debated and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numerous contexts, including those of transport costs, land consumption and congestion. Here we elucidate theoretically how urban form and the urban transport system systematically modifies sustainability concerns, such a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ocal air pollution and congestion. We illustrate our analytical considerations with empirical analysis. Denser urban form would almost unambiguously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but it would also lead to undesired effects, such 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urban dwellers affected by air pollution. Our study presents a ‘sustainability window’ by highlighting trade-offs between these sustainability concerns as a function of urban form. Only a combination of transportation policie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progressive public finance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at perform well in several sustainability dimensions. We estimate that a residential population density between 50 and 150 persons/ha and a modal share of environmental modes above at least 50% corresponds to the sustainability window of urban form. The parameters of the sustainability window of urban form is subject to policy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相似文献   
998.
梁天福 《交通科技》2021,(2):134-137
以武汉地铁11号线左岭站-葛店南站区间为例,对临近武黄城际铁路的区间风井、葛店南站,以及出入口深基坑进行围护结构设计,并对临近基坑的城际铁路桥梁进行施工监测分析。监测分析表明,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加多层支撑,并配合高压旋喷桩止水的方案是合理的,能够有效控制临近基坑的铁路桥梁的位移及沉降。采用智能化监测技术,在对铁路运营无影响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对深基坑开挖进行检测,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和城际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999.
张孝伟  肖了林 《隧道建设》2019,39(Z2):228-233
为解决新近回填土地层修建隧道及山区沟谷地形厚层回填土明洞基底处理的难题,依托巫山县早阳隧道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对回填土地层隧道暗挖方案和明洞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综合比选; 然后,将旋挖钻孔灌注端承桩与钢筋混凝土底板组成的桩板结构用于山区沟谷地形明洞基底回填土处理; 最后,针对明洞衬砌顶部承受的厚层回填土荷载及上方交叉市政道路荷载,对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明洞回填材料及回填工艺提出要求。结果表明: 1)新近回填土地层隧道明洞方案具有工程难度低、施工安全风险小、工程造价低、工期可控的优势。2)旋挖钻孔灌注端承桩与钢筋混凝土底板形成的桩板结构对于山区沟谷地形厚层新近回填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安全高效,能够较好地解决明洞基底承载力不足及沉降问题。3)合适的回填材料及合理的回填工艺对厚层回填土明洞衬砌结构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为实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宁波某地铁深基坑为依托,建立一套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和光电成像技术的实时监测系统。介绍光纤光栅测量应变、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原理,并推导利用光纤光栅实测应变计算水平位移的公式。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位移测试计算方法的成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测量墙体应变数据准确、可靠,计算的水平位移与测斜仪测得的水平位移一致,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精度高于全站仪,可推广应用于基坑工程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