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2篇
  免费   1319篇
公路运输   3731篇
综合类   1397篇
水路运输   158篇
铁路运输   3907篇
综合运输   45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778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对比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独立组网以及集成于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就现代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网络构成、功能实现以及集成于综合监控系统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建立以适应现代地铁发展而集成于综合监控系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救灾体系。  相似文献   
72.
车轮磨耗影响着地铁的运营安全和运营成本。目前,关于车轮磨耗的研究多集中于轴重、轮轨接触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考虑空气湿度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进行了长期监测,对每月的车轮平均磨耗量及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车轮磨耗量随空气湿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并结合已有试验数据,对这一规律进行了验证。对空气湿度影响车轮磨耗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在气温未达到露点温度时,湿度主要影响轮轨接触表面的粗糙度、硬度以及氧化膜的形成;在气温达到露点温度之后,轮轨表面将会形成水膜,这将会降低轮轨间摩擦系数,降低车轮的磨耗量。  相似文献   
73.
研究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段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问题.对车站独柱大悬臂桥墩结构进行内力变形控制和结构整体动力特性分析,总结该形式车站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控制关键,为类似的高架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文章对地铁车辆牵引系统3种控制方式进行比较,对3种控制方式从车辆故障运行能力及冗余性,车下设备布置,与空气制动系统的配合,对扩编的影响和维护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铁车辆牵引系统控制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岩石地区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衬砌的设计模式长期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亟须合理化、规范化。从结构可靠度的角度出发,分3种模式(铁规破损阶段法、铁规概率极限状态法、建规概率极限状态法)对铁路系统和建工系统的设计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P-Δ分析,并提出区间隧道设计中各个关键参数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76.
为分析和提高地铁车站通过设施的疏散能力,保证乘客的运行安全,在分析地铁车站行人流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利用GEM(generalized expansion method)算法,求解地铁车站乘客疏散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车站疏散设施的拥堵概率、吞吐量等指标,给出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瓶颈点。以西直门地铁站为案例,证明将GEM算法应用于解决地铁车站人员疏散问题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进站线路疏散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7.
成都地铁2号线车辆空气制动防滑保护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动防滑保护作为地铁车辆空气制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对车辆的制动效率发挥以及轮轨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成都地铁2号线车辆为例,主要介绍空气制动防滑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防滑保护控制策略中的参考速度选取、滑行判断指标和防滑失效控制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且通过滑行试验验证了列车空气制动防滑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人行天桥桩基。在盾构穿越天桥前,必须清除隧道开挖范围内的桩基。在无交通疏解和工期紧的条件下,首先搭设临时支架保护天桥,从地面注浆加固土体,在托换承台后,人工挖竖井从竖井中凿除盾构隧道范围内桩基,同时盾构穿越时调整施工参数。整个施工过程中,天桥正常通行,盾构穿越天桥后,承台最大累计沉降在3mm以内,保证了天桥的安全和盾构施工工期,到达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9.
小间距叠交盾构隧道施工主要面临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结构的影响和因地表沉降叠加引发沉降过大两大问题。文章结合工程特点,采用了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相结合,从新增管片注浆孔内注浆加固,先建隧道内增加纵向连接槽钢或米字型钢支撑和信息化监测等施工控制技术措施。从施工效果来看,这些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管片的变形和地表沉降,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南京地铁2号线列车客室车门关门阻力大、关闭不到位、锁闭不可靠等故障的分析,发现这些故障与客室车门的结构、零部件的材料和质量有关,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