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基于饱和度的车道数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理论上推导了交通需求与道路宽度、有效通行时间比的相对关系,进而推导出一个流向上的车道数量的计算公式,并针对典型的十字交叉口和路段情况,详细讨论了交叉口进出口道和路段上车道数量计算公式。最后,对一个算例进行了验证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简支转连续梁桥施工程序对结构内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支转连续梁桥在施工阶段存在体系转换,不同的施工程序会对结构内力产生影响.通过5跨30m箱梁的具体工程实例,针对15种不同的施工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先浇筑整体化层后浇筑湿接缝或整体化层与湿接缝交替浇筑对结构受力更有利;梁端湿接缝的预应力张拉顺序在施工阶段也会对结构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错位交叉口交通通行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城市错位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合理控制,必须根据错位交叉口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和交通流结构等进行综合治理。在以已运行7年的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错位交又口为例,对城市主干道错位交叉口的交通量、平均通行车速和行车延误等通行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基础上,针对城市错位交叉口存在的干道车辆延误大、停驶率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低等问题,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管理、标志标线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简支转连续梁桥在施工阶段存在体系转换,不同的施工程序会对结构内力产生影响.通过5跨30m箱梁的具体工程实例,针对15种不同的施工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先浇筑整体化层后浇筑湿接缝或整体化层与湿接缝交替浇筑对结构受力更有利;梁端湿接缝的预应力张拉顺序在施工阶段也会对结构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两相型SVG在电铁电能质量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电铁电能质量现状.在分析SVG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电铁电能质量治理的两相型SVG方案,就适用于电气化铁道的阻抗匹配平衡型变压器进行了SVG的补偿机理与算法研究.该方法和传统仅作为无功补偿的SVG相比,共用直流型SVG由于能进行有功功率的交换,抑制三相不平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了SVG可以利用VSC变流器进行有功无功双向调节的优越性.以某牵引变电站为例,进行了电能质量综合指标的考核,得出并联两相型SVG是我国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的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16.
在桥梁工程设计中,隔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文章以某连续桥梁工程为例,基于桥梁隔震原理,对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关键点展开了详细研究,包括隔震设备、选择隔震方法等内容,并对减隔震设计办法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升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剑斗互通路堑边坡滑坡,通过工程地质调绘,滑坡变形迹象分析、地表监测、深孔位移监测等方法,分析了滑坡变形机制,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①碎石土与炭质泥岩组合为易滑地层,泥岩遇水软化,易形成软弱滑动带,经边坡开挖后导致边坡失稳;②地表裂缝主要为平行设计公路走向的拉张裂缝;③滑坡体中部地表垂直位移在变形滑动后并经过反压护坡后的规律主要呈一阶指数衰减函数变化。根据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采取刷坡卸载、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圆桩)、预应力锚索地梁、挡土墙及截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滑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确保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评价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超级交通网络理论,从出行链的角度分析了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理,并在构建巢式Logit出行方式划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行程时间可靠度因子改进效用函数;根据上海市某郊区得到的显性偏好调查数据,利用极大似然法对巢式Logit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后,对有无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分担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能够有效引导轿车及其他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向多模式公交系统转移,提高了公交出行比例.研究结果可为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