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9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研究冷冻保存对人同种主动脉瓣力学的影响以及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冷冻保存不影响应力松弛速度,保存15月内对应力一应变关系和破坏参数无影响。它提示冷冻保存对人同种主动脉瓣力学性质影响较小,其机理与冷冻保存可防止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的损害有关。临床上应用冷冻保存15月内的同种瓣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告4例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左或右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右室瘘,行双结扎贯穿缝合;1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左室;2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右室;后3例在体外循环(CPB)下,切开瘤样扩张之冠状动脉(其中1例并切开右室)关闭瘘口。4例随诊平均7.8年均获满意疗效。文中重点讨论了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
先天性心脏病大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大于主动脉直径之半或缺损面积大于1cm2/m2体表面积)患者有20%左右将于2岁后逐渐发展肺血管病变,产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其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加。近年来,对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外科治疗尚有争论。本文对1984年5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82例VSD±SPH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们的体会讨论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82例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2~12(62±23)岁,体重10~31(20±43)kg。静息时紫绀…  相似文献   
24.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间隔缺损大小(X_2)、动脉血氧分压(X_3)、V_?/V_?(X_7)与肺动脉收缩压(Y_1)、肺动脉舒张压(Y_2)、肺动脉平均压(Y_3)之间关系密切,而被列入回归方程。其方程分别为Y_1=13.24+0.22X_2—0.70X_3+0.14X_7;Y_2=0.65+0.24X_2+0.12X_7;Y_3=3.54+0.17X_2+0.16X_7。而病和、∑_9导联QRS振幅、右_实/右_标和左_实/左_标是次要因素,未列入回归方程。上述方程的产生,有可能避免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导管有创性检查,并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正>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规径路是经胸骨正中纵形劈开。但此入路在小儿术后早期往往出现胸廓的“鸡胸”样改变。我们观察了两组病例,对照组84例术后发生鸡胸11例,占13%。防治组42例无1例发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着重讨论术后并发“鸡胸”的防治方法。两组病例术前均无鸡胸畸形,对照组手术操作程序同成人无异。而防治组则强调: 1.正中劈开胸骨,尽量保护骨膜和皮下血运,适度地采用电凝和骨腊止血。  相似文献   
26.
以离体灌注鼠心为模型,观察了铜、锌加入ST·Thomas心脏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通过观察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发现应用含铜、锌冷晶体停搏液能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7.
作者观察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中、后血浆钾及红细胞内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钾的补充量,发现:灌注前、中的低血钾倾向主要是由于钾向红细胞内转移,而在灌注后主要是尿钾排泄所致;钾的内转移主要受低温、灌注时间及血pH的影响;转流中血钾在4.0m mol/L以下时可导致细胞内钾丢失,提出灌注中补钾量应至少>1.56m mol/kg才能维持血钾在4.0 m mol/L以上。  相似文献   
28.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再手术6例,其中生存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本组病例在生物瓣置入后9年左右出现瓣膜衰败,以钙化、穿孔和关闭不全为主,同时伴有瓣支架蠕变、血栓形成和狭窄。生物瓣衰败,宜早期治疗。二次手术效果显著,关键在于分离粘连,防止意外大出血和保护心肌,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慎用生物瓣。  相似文献   
29.
1989年2月至1994年11月我们完成135例双瓣叶型人造机械瓣膜(简称双叶瓣)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7.41%),晚期死亡4例。平均随访34个月,生存者绝大多数均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者119例(>98%),未发现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正> 左室后壁破裂是二尖瓣手术中一种少见的致命并发症,各地均有报告。发生率约0.5%~2%,死亡率曾高达65%。本组报告2例,其中1例修复成功。病例摘要:例1:女,4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房颤,心功Ⅲ级,于1982年5月25日行二尖瓣替换术,植入25号生物瓣。置瓣时,小瓣处一褥式缝线撕脱,复跳后发现在室后壁瓣环处少量出血,裂口随心跳扩大,经各种修补无效,死亡。例2女,1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1989年1月7日在苏丹喀士穆人民医院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使用扩张器经左房扩张二尖瓣,扩张不满意,又经心尖减压口扩张二尖瓣,扩张后瓣口直径3.2cm,关闭良好。心脏自动复跳后,心包腔内充满大量血液,左室后壁有一约2.5cm×1.5cm“T”形裂口,立即阻断升主动脉,用2条4.5cm×1.0cm补片修补裂口成功,心脏自动复跳,术后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